2005年2月中旬,北京市自学考试报考结果向社会公布,总共20多万考生报考了64万科次,比去年下半年有所增长。有关业内人士据此估计,由于考生大半在民办高校求学,数量的增长,说明北京民办高校今年的走向比较稳定,学生流失不多,取消学历文凭考试的冲击至少还有半年的缓冲期,留待各学校实现调整。
谁将屹立?
采访中,各民办学校校长均表态说,他们学校的状况良好,挺过这几年的考验没有问题,即使暂时有所收缩,但将来还是会有大的发展。北京吉利大学执行校长罗晓明的判断尤其乐观,他表示,吉利大学有稳定可靠的投资,并且已经在社会上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学校在未来的20年,将具有与国立高校“试比高”的潜力。
北京京海研修学院院长尚镭教授说,他们学校具有其他民办高校不可比拟的优势资源,尽管总体生源紧张,但学校规模仍然保持在一万五千人以上的规模。在业余考生的自考助学上,在北京无人能望其项背,并且已经成为一面独特的旗帜。
陈宝瑜教授面对各家的办学优势,提出目前北京有三类民办高校将来在竞争中胜利的可能较大。一是北京城市学院和北京京海研修学院,目前已经非常稳定,各为翘楚,面临的考验相对较小,北京城市学院成为北京地区惟一的民办本科学校。
其他能在经营中实现微利的民办高校,在北京约有10来所,还有一些学校,可能有微利,但正在扩大建设中。他认为,第二类学校多在此列,比如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和中新企业管理学院,规模比较合适,管理比较合理,在将来胜出的可能非常之大。
第三类学校是北京吉利大学这样的学校,北京地区有三所,投入大,规模大,声势浩大,竞争力很强,只要能发展好,将来在北京民办高校中也能占一极。
为何乐观?
北京科技职业研修学院院长周继庭是属于魄力非常大的校长,在民办高校中首先开创性地设置了一些“特殊”院系,如影视学院,学校独自发文凭,鼓励学生依靠能力而非学历证书开拓进取。他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学校对取消学历文凭考试,早有准备,而且进入了国家统招系列,没有什么顾虑。
能够进入国家计划内招生,无疑是众多校长对未来乐观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这样的学校在北京也只有48所,部分学校分配到的名额相对较小,不足以支撑一个学校。尤其是原来以学历文凭考试招生为主的院校,如何成功地实现转型将是一个新考验。
陈宝瑜教授判断说,这些学校将来的走向,有两个市场可以比较快地进入,一是走中外合作办学的路子,相对要难一些;一是走业余培训的路子,这条路的未来市场相当大,非常看好。
即使在大家最迷茫的日子,陈宝瑜教授也保持着乐观。艰难的2004年刚过,陈宝瑜教授已经看到了2005年的希望之处,他认为,今年的形势虽然仍然严峻,但将比去年好得多,已经有利好的地方显现。这包括,国家严格控制招生计划的扩招,不允许超招;学历文凭考试取消,全国400多所文凭考试学校必然转入自考,但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好,对北京民办高校来说,是一个发展契机;国家在过去几年大力提倡中等职业教育,最早的一批学生已经陆续开始毕业,他们如果想深造,自考将有很大的市场。(北京考试报记者 卜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