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日渐升温的艺术高考热(图)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3/24 14:22 人民网-人民日报 |
艺术类院校招生连年火爆的现象引起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人们透过这种现象开始反思艺术教育的路应该怎么走。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但是,目前一些学校、学生和家长对高校艺术考试的认识有失偏颇,表现出某种盲从和功利的倾向,需要进行正确引导。 为了能让大家对日见升温的“艺考热”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我们特别推出这块专版,试图通过老艺术家善意的提醒、专家学者中肯的分析、年轻一代艺术工作者的切身体会和普通读者的三言两语,从不同侧面对“艺考热”进行冷思考。--编者 词曲作家王立平--艺术应是生活的一部分 词曲作家 王立平 王立平 词曲作家、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许多人记住他,是因为他创作的《太阳岛上》、《牧羊曲》、《大海啊故乡》、《驼铃》等歌曲;亿万人熟悉他,是因为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那动人的旋律。 日前,记者就艺术教育的话题对他进行采访。在采访结束的时候,他很认真地对记者说:“别说什么著名词曲作家;知道的,不说‘著名’也照样知道;不知道的,你再怎么说‘著名’,人家还是不知道啊。” 记者:作为一名艺术家,不知您对目前的“艺术招生热”怎么看? 王立平:人们热爱艺术是好事。如果学艺术是作为一种爱好,为了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我很赞成。但现在很多人以为搞艺术容易出名,这就太功利了。艺术需要天赋,更需要积淀。这种误解可能与某些媒体对明星的炒作有一定的关系。希望大家理性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记者:您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的高才生,觉得在“艺考热”的背后有哪些令人担忧的地方? 王立平:报考艺术院校的人那么多,但招生数量毕竟有限,千军万马走独木桥,一定会有很多学生落选。希望舆论能进行正确的引导,也要了解一下当前艺术教育的整体情况和社会需求的状况。艺术院校招了很多学生,但社会上没有那么多专业岗位的需求,美好的愿望最后还不是落空?你总不能说“即便失业,我也干!”所以在艺术院校的报考上,希望大家能根据社会需要,根据自身条件,作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记者:我们在采访中经常发现,很多小孩确实是学非所用,比如学了好几年钢琴,毕业以后却派不上用场,这是一种资源浪费吗? 王立平:其实在很多发达国家,业余甚至终身的艺术教育是非常发达的。人家很明白:我学艺术的目的,就是一种爱好,就是为了丰富自己,甚至把它当作生活的一部分。但现在大多数人并不一定是这么想,而是学了就要以此为业!艺术教育的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招生容量毕竟有限,专业岗位的需求也不会无限扩大。如果盲目招收很多学生,就会出现就业问题,同时也是教育资源的浪费! 记者:很多家长和子女在决定报考艺术院校时,似乎觉得考艺术院校相对要容易一些,比如不用考数学、文化课成绩要求低,才转过来报考艺术类专业,这种现象正常吗? 王立平:确实有这样的情况。有些孩子偏科,家长不得已才让孩子走这条路。但实际上,艺术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文/杨明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