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日渐升温的艺术高考热(4)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3/24 14:22 人民网-人民日报 |
“钢琴神童”郎朗--音乐 弹琴不应是苦差 “钢琴神童”郎朗 邹红摄 郎朗 他的艺术成就有目共睹:5岁,脚还够不到踏板时就在沈阳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一名;13岁时获得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家比赛的第一名;17岁时,在美国拉维尼亚音乐节上,替代著名钢琴家安德列·瓦茨,与芝加哥交响乐团成功演奏了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在世界乐坛赢得了声誉;20岁时,获得施勒斯维格·霍尔斯坦音乐节首届伦纳德·伯恩斯坦奖。 郎朗的从艺之路也一度广受争议:他3岁开始学琴,为了找好老师学琴,11岁时和父亲背井离乡,千里迢迢来到京城。父子俩住在丰台区的一间小地下室,屋子里除了钢琴就是一张床。每天,郎朗足不出户埋头学琴。在《爸爸的心就这么高》一书里,详细记述了父亲郎国任对郎朗的严厉管教。他因为刚到北京的郎朗弹琴退步而大怒,逼儿子“是吃药还是跳楼”自杀;郎朗学琴时,郎国任坐在一边“监控”。 郎朗在父亲严厉的管教下练琴是否牺牲了快乐的童年? 郎朗说刚开始练琴的日子极其难熬。枯燥的曲子对于一个3岁小孩来说就像一本天书,但父亲的严加管教让他不得不坚持。然而正是这六年的时光给他的音乐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付出才有收获,天才也不例外。他觉得弹琴最重要的是要把弹琴当成乐趣,不是当苦差。从小不论父亲管教严不严他都爱练琴,挨父亲骂多半都是为别的事。郎朗为此告诫众多学琴的孩子,练琴时应该感觉到美才对,不应当成为负担。 郎朗说他要感谢父母给了他音乐的熏陶和良好的条件。演奏民乐的父亲对他十分严厉,但是一直对他很信任、很鼓励。所以他想告诉众多的琴童家长:孩子在练琴时可能会懈怠,做父母的着急归着急,但是不能打击小朋友的积极性,要想出办法来解决,让孩子一直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 郎朗钢琴生涯中最大的危机发生在他11岁的时候。他刚到北京,一开始演奏风格跟老师很拧,那个时期他很惶惑,不仅无法进步,反而不如从前。“选择老师很重要,要尊重孩子个人的想法,只有他喜欢这个老师的风格,才能热爱学习。”郎朗说。 “我喜欢在台上表演,被灯光照着,感觉很温暖,所以从小就想当个世界级的钢琴家”,从学琴起就将心交给了钢琴,郎朗相信“在音乐里能追求一个更好的人生,更好的未来。” 上图:一曲过后,掌声雷动,郎朗稚气未脱的脸庞上露出了微笑。但是,谁能体会这微笑背后隐藏的艰辛甚或还有眼泪?当孩子们在父母期待的目光中踏上从艺之路时,也就意味着踏上了一条艰难之路,而要达到辉煌的一刻,更要付出百般的努力。况且,努力了也不意味着成功,能到达金字塔顶端的人毕竟是少数!(文/施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