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在平时与高三的学生谈如何学习,似乎多此一举,很多学生会提出“我都学习了十几年了,难道不懂得如何学习吗?”,但一旦感受到高考近在咫尺时,大部分的学生却又变得特别关注自己的学习,他们中的很多人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甚至学习能力。诸如“最后一周,我该怎么复习呢?”、“近些天来,我觉得自己的学习特别盲目,面对堆积如山的书本与习题册,不知从何下手,顾了这科落了那科,怎么办呀?”、“从未有过像现在一样觉得时间是如此珍贵,每天的日子似乎是以秒来计的,我对自己的复习效率感
到怀疑了,早上看过的知识到下午再复习时好像就忘了,只好再看一遍,一天复习结束时没掌握多少知识,再这样下去,短短七天的时间怎么能复习完所有的知识呀?”……这些问题常常出现在高考前一周的咨询热线及面询中。
归结来说,复习策略是造成考生困惑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有人将高考比作战争,这并不为过,不在于它是一场多人竞争的场景,而在于它与战争一样需要战略与战术。你可能以为这是危言耸听,但多数经历过高考的人都会感叹自己当时的成功,之所以能在考场上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高考前一周所采取的有效的复习策略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必要条件,运用得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考生朋友们,请注意了,下面我们将为你揭开第一个锦囊——考前一周复习策略。
◆由厚转薄
作为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你可能有这样的体验,走进自己的书房,往往如同进入书的海洋,随处可见那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书。美其名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殊不知古人亦有“厚积薄发”之说。到了高考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们需要的不是厚积,而是如何做到薄发。因而,我们提出的第一个复习策略,即由厚转薄,即在这阶段复习时,重在梳理所学过的知识点,在脑中形成网络与链接,以便在考试时能做到提取顺利。简而言之,你可以把每门课所学过的所有知识点画成一张网络图,在自己的脑中过一遍,形成它们之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更为简单的做法,还可以采用记目录的方法,因为每本书的目录一般都反映了书中的基本知识点,所以通过熟悉目录也可以达到知识点的目的。总之,由厚转薄,即强调面的掌握,把握全局,称之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由难转易
“惨了,那天我复习时发现了一道题我不会做,问了几个人也还没解答出来,怎么办呢?万一考试考到了怎么办?后来的复习中,我发现越来越多的难题我不会做呀。”这是在考前一周考生常常抱怨到的问题。事实上,很多经历过高考的学生都深有体会,在考题中真正的难题并不多,而且并不如练习出所出的那样难,因而,如果你把高考前一周这宝贵的时间花在并不能产生很大效益的难题上,不仅不会使自己发挥正常,反而因为总是解不出难题而感到异常烦闷与不安,导致自信心的下降,最终影响考场发挥。由此,我们提出另一个必要的复习策略,即由难转易。这个阶段,你的主要精力要放在复习一些基本知识上,即记住一些基本定理、公式等,也可以多做些难度适当的题,关键在于积累自己的做题惯性,达到增强信心的目的。简言之,由难转易,即强调根基的扎实,掌握基础,达到“拼图”、“积少成多,量变成质变”的效果。
◆由疏转亲
什么是“由疏转亲”呢?也许你看到这个策略时,觉得很奇怪,其实所谓的由疏转亲也就是提倡高考前一周的复习可以采用“模拟高考式”的复习策略,也可称之为进入“战备状态”,培养“高考惯性”。建议你在考前一周可以视情况将自己的复习状态与方式调整到与高考两天同步,即保证上午九点至十一点半、下午三点至五点半这两个时间段处在精神状态的最佳期,在安排学习时间时,可适当考虑考试科目的安排,如语文在上午考,尽可能把语文安排在上午复习,物理在下午考,则把物理安排在下午复习。这样坚持一周的“模拟高考式”复习,有助于大脑形成思维惯性,成为了考试正常发挥的必要条件之一。另外,为更好地适应考试,建议如果你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较好基础知识,可以每天做一套模拟卷,把练习当考试,把握考试时间,做试卷时注意与高考同时间段安排。同时,想像自己正置身于高考考场,把练习当考试,感受考试氛围,增强对考试的适应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