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球神童”丁俊晖的父亲丁文钧最近正在为儿子读书的事筹划。他为儿子联系了复旦大学,可是复旦不收。沪上另外一所大学肯要小丁,但他又嫌学校名气不够大。(《解放日报》4月13日)
就在几天前,丁俊晖夺得中国斯诺克公开赛冠军之后,面对《南方体育》记者“为什么不愿意读书”的提问,丁曾说:“读书有什么用?将来毕业了还不是要找工作?找不到工
作就会待在家里让父母担心。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现在我打球有钱挣,挺好的。”
这下子,笔者有点犯糊涂了。丁俊晖到底想不想读书呢?说他想读书,他自己明明又说读书没什么用,打球有钱赚,挺好;说他不想读书,他的父亲又为什么帮他联系上大学呢?看来,丁俊晖想不想读书,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读书能给他带来什么样的直接好处。
笔者认为,丁俊晖之所以对读书不屑一顾,是因为他把读书与赚钱划上了等号,认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赚钱,“为了更好地生活”,他现在的打球生涯可以帮助他实现理想,而读书则未必。现在他的父亲帮他联系上大学,根本目的也不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学些语文、英语以及公关等科目”,显然,这些科目有助于促进他的打球事业。同时,希望选择一家名气大的学校,目的则更明显,是为了给丁俊晖的脸上贴金。
由此可见,丁家父子的读书观是很现实的,甚至可以说是十分功利的,是典型的读书赚钱论的信奉者。对他们来说,读不读书主要取决于能不能帮助更好地赚钱。
丁俊晖读不读书,本来只是他自己的事,和他人无关。不过,现在他是名人了,是对青少年颇具“诱惑力”的偶像了,所以,他读不读书,如果读的话是抱着什么样的目的来读,就成了一件颇有社会影响的事。笔者赞成近日媒体舆论对“丁俊晖模式”负面影响的讨论和质疑。教育的本义是传授知识、锻炼技能、健全人格、完善素质,现代社会不应该用功利的方式来催生丁俊晖式的“成功者+单面人”。
笔者认为,如果说丁俊晖的“读书有什么用?”的论调已经给广大青少年带来很大的误导的话,那么,他现在谋求上大学、上“名牌”,就更将这种功利化的思想推向一个极端,这无疑是在传达这样一个信念:读书确实没用,只要成为名人、明星,大学之门就会为你敞开。
从这个意义上讲,笔者反对任何一所大学无原则地向丁俊晖抛出橄榄枝。 (作者:蒹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