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婚”,顾名思义,就是“闪电般的结婚”。在中国,“闪婚”已经成为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你若在著名的搜索网站GOOGLE上打出这个关键词,它只用0.03秒就搜索出17600项查询结果。闪婚的“模范”在中国的名人中莫过于曾为湖南卫视著名节目主持人的“快嘴”李湘和恒信钻石机构执行总裁、名副其实的“钻石王老五”李厚霖了,他们从相识到订婚,只用了一个月零三天。在平民百姓中更有甚者,上海一对男女从相识到领取结婚证只用了13个小时。闪婚一族的宣言是:2秒钟可以爱上一个人,2分钟可以谈一场恋爱,2小时可
以确定终身伴侣。闪婚是不是一种时尚?有没有影响到留学海外的“海生代”?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海族”里也不乏其人。
“没有时间谈恋爱,却有时间饱尝婚姻的苦果。”
对于在法国西部一所工程师学校任教的A教授来说,“闪婚”这个词很陌生,可对闪婚这个事,几年前就身体力行了。他对记者说,选择闪婚是迫不得已的事,因为他的“那一半”在国内,他们没有时间交流,谈恋爱。“没有时间谈恋爱,却有时间饱尝婚姻的苦果。”这句话可算是A教授对自己的婚姻经历的总结。至今A教授还形单影只。
A教授是1982年公派来法国留学的,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后,经他的教授推荐,通过了法国国家统一考试,入选大学教师,经双向选择,他到了西部的一所国立工程师学校做副教授。事业安定了,婚姻的事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A教授是“文革”后中国刚恢复高考制度不久从农村考到北京上大学的,他学的是理工科,班里女生很少,用他的话说,当时是既没有心思也没有机会谈恋爱。他认为,立业是立身之本,所以也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1982年大学毕业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公派出国留学,经过短暂的法语培训,就来到了法国。
在法国的学习也不轻松,由于语言的关系,学习起来甚至有点吃力,他更是一头闷在实验室里了。他的交际范围很小,由于未来的毕业去向不定,所以他也就没有考虑婚姻的事。这事就一直耽搁下来了。
事业安定以后,A教授也处了几个法国女友,但都很快就结束了。他认为是文化差异作祟,这方面无法弥合。他的朋友就张罗着给他介绍国内的女子。他的时间很少,每年就是暑假的时候时间充裕一些,但一回国各种事情就来了,真的没有时间谈一场恋爱。后来有朋友给介绍了一个在北京某高校任教的英语教师,他见过一次后认为不错,大家就促他把关系定下来。他也认为两人都是教师,应该是没有不可调和的分歧,这事拖得再长对他也是一个样,同样是没有机会相处。恋爱是一辈子的事,结婚后再慢慢谈吧。两个人又见过几次面后,就直接办理了结婚手续。这样女方就以家庭团聚的名义来到法国。
可是在他新婚妻子来法后不久,就出现了问题。过惯了大都市生活的她对这个小城市单调机械的生活无法忍受,她既找不到工作,也没有朋友。她要求他搬到巴黎去。对A教授来说,这却不是轻而易举的。要换工作,在法国有很多条件的。在巴黎,根本没有他的位置。所以,两年后,两人办理了离婚手续。女的搬来巴黎,在一家华侨的制衣厂打工;他继续留在那个小城市做他的教授。
之后,也有人帮他张罗过,但他一直下不了决心再结婚。问他对做他妻子的人有什么特殊要求么?他说,不一定特别漂亮,但一定要聪明,有情趣。记者还给他加了一条:不嫌弃他在的这个城市小,因为已经升职为正教授的他更离不开这个城市了。他笑了。苦恼人的笑。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