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04年高考作文题比较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5/30 17:24 新浪教育 |
2001-2004年高考作文题比较 2001-2003年高考语文卷作文题比较 2001-2003年高考语文卷作文题比较 2004年各套高考语文卷作文题比较 2004年各套高考语文卷作文题比较 2004年各套高考语文卷作文题比较(续1) 2004年各套高考语文卷作文题比较(续2) 【解读】 从以上二表可以看出2001年以来全国卷作文题题型稳定(话题作文),内容指向鲜明,由道德到情感(再到2004年的人生态度),尤其是2003年推出的关系型话题内涵比较丰富,思辨空间扩大,对2004年高考地方卷作文题影响巨大,如重庆卷、辽宁卷、天津卷、广东卷、浙江卷在形式上几乎是一脉相承。有的题立意上虽有些偏失,如平淡宽泛,但还是能体现高考命题的一贯精神。北京卷命题作文在2004年高考作文命题中暂无人响应,上海卷准话题作文也影响不大。全国卷作文题固然要不断改革、创新,而地方卷作文题真正要充分体现“两纲一标”的精神,发挥好“两个功能”(选拔和引导)的作用,真还任重道远。 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十五道作文题除北京为命题作文外,其余均为话题作文。十四道作文题中,关系型九道,概念型三道,比喻型两道。关系型话题在2003年高考中由全国卷推出,2004年除全国卷本身外,有五省市沿用。概念型话题最先出现于2001年高考全国卷,2004年也有三省市沿用。可见,2004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试题在形式上几乎与近几年的题型保持一致,而地方卷试题几乎又与全国卷保持一致。这体现了高考命题相对稳定,稳中求变的思想。但今年的十四道话题作文在命制形式上还是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取材灵活多样,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如全国卷Ⅱ、Ⅲ取材于网络聊天,辽宁卷、天津卷则分别取材于采访对话和生活故事。二是“简洁式话题”的出现。这种话题在形式上既无情景设置,又无引导性语言,直接以某一感念(词语)作为话题亮出,如福建卷、上海卷的作文题。其意图或许是减少情景和引言对考生思维的干扰。三是文体要求上,今年有北京卷、上海卷、浙江卷、湖南卷四省市限制写诗歌。 在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2004年全国高考中,北京卷作文题一支独秀,回归传统。冷静思考,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其实各有利弊。就从防止宿构来说,话题作文如果出得不好也容易宿构,如今年湖南卷作文题“家庭教育”就存在这一问题。命题作文出得好,一样可以防止宿构,一样可以给考生提供开放自由的写作空间。实际上眼下有些话题作文很难说它与命题作文有何区别,难怪有了“准话题作文”这样一个名称的出现。 高考作文试题内容上、立意上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高考的两个重要功能,即选拔功能和引导功能。“两纲一标”(“教纲”、“考纲”、“课标”)的精神是高考作文命题的思想依据。2004年15道高考作文题,基本上能体现“两纲一标”的精神,注意联系生活,引导考生认识自我,关注社会,重思辨能力。大多数题目注意控制审题难度,不偏不怪,平和亲切。全国卷作文题积多年探索研究之经验,要显得沉稳厚重一些。如卷Ⅱ中“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一题,平中见奇,“遭遇挫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这里把它跟“放大痛苦”连在一起,视角新颖,指向具体,引人深思。可见,好的作文题并不在所表现内容的新与旧、热与冷上,而在视角地巧妙选择、指向的鲜明具体上。也有些题目,或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或犹抱琵琶半遮面。有的题凑“热门”,乏新意,如“家庭教育”;有的题欲辟新境,反步后尘,如“买镜”(此题还有题目材料干扰多,审题难度大的缺点);有的题太大,如“人文素养与发展”;有的题太呆板,如“语言与沟通”。当然,有的题比较有魄力。江苏卷“山水”话题文化含量厚重,意境深远,写作素养好的考生能一展才华,但区分度不太理想;福建卷“人物”话题,既开放自由又指向明了,尝试阅读与写作的衔接,考查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水平,选拔功能与引导功能都不错。重庆卷“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可谓得全国卷话题作文之真诀,形神兼似。 高考作文题在变与不变的问题上是比较明确的。2004年的高考作文题形式新意迭出:话题、命题、主题作文、大小作文并存。思辨性哲理类作文初登大雅之堂,如江苏卷“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命题作文主题作文小作文有了一席之地。北京卷的“包容”(上海卷“忙”的话题实际与命题无异),浙江卷设置了12分的小作文。这些都可以说是变。写作学的基本要求和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是历年来较少变化的。 对文体的要求没有变化。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这几种常见文体是高考一贯的要求,在话题作文初始问世之时,考生经常写出“四不象”的文章,误解了命题人提出的“文体自选”,不硬性要求写作某种固定文体,并非暗示不讲文体,而是从解放文体上解放学生写作,应该说,对文体的要求更高,更合乎写作规律。 对优秀文章的定义没有变化。优秀的文章应该是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的,是学生良好文学修养和人格修养的体现,是学生经过认真构思立意、精心谋篇布局、有意遣词造句的结晶。考纲对这些作了具体的说明。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