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选择的误区(Avoiding Common Decision Traps)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注:仆人)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列子.说符》
上面引用的是著名的“歧路亡羊”的故事。杨子是战国时代的诸子之一,是当时“为我”学派的代表人物。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知道,这位哲学家为什么而郁闷了一整天,但是,从上面的“毕业出路图”我们可以看出,大学毕业时的选择却与这歧路追羊的情景颇有些相似,都是“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太多的选择有时候也让人左右为难。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某些道路上可以成功的人在另外的道路上就可能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因为,在那些道路上,我们可能缺乏那一点点的竞争优势。为什么选择如此重要?因为路虽然有许多条,但我们能选择的却只有一条。选择对了,那只“羊”就能被成功地抓获;反之,则只好两手空空地回来。
因为毕业选择如此重要,每个大学生都无法忽略。一到毕业临近的时候,你会发现,甚至连平时最懒惰的同学也行动起来了,写简历,参加招聘会,打听研究生招生的信息,忙得不亦乐乎。然而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在大学生的选择中,存在着太多的困惑和误区。在这个人生最紧要的关头,面对着如此多的选择可能性,不少人竟然茫然无所措。而更多的人,则跟着流行走,别人说怎么好,他(她)就怎么做。人家都说外企好,就一窝蜂地往外企里挤;看着人家都考研,便觉得自己不考心里没底,于是也报一下名吧;看着人家都考“寄托”准备出国,便觉得自己要不试一下便亏了,于是也买本红宝书,背起了单词;……种种现象,不胜枚举。许多学生都在问:快毕业了,我到底该何去何从?由于没有一个好的规划,没有一条清晰的思路,随着毕业日期的临近,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难以回答。我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对着不停变幻的红绿灯,不知道该往哪里迈步。
HiAll 团队从两年前就开始搜集各种背景的案例,大学生职业规划部分现已经形成了一个包含150多个各种背景的案例库,并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归类。经过我们对于案例库的总结和归纳,结合The Hidden Traps in Decision Making的内容,我们发现,在大学生的选择误区中,存在以下比较突出的误区:
误区一:从众心理/羊群效应。
正如我们上面所列举的种种现象,从众心理在大学生中十分严重,许多人都是盲目地听信了舆论或潮流的意见。所以,在大学生中,很容易出现干什么都一拥而上的局面。每年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浩浩荡荡的“寄托”队伍,漫天挥洒的求职简历,无不昭示了这一点。在我们采访的案例作者中,也有很多出现了这种现象。阅读后面的案例部分你会发现,那些作者都走过了一些什么样的弯路,其中有的或许是你自己正在走的。例如,案例4.1.2中的卞鑫同学,便是在一开始的时候也跟着别人去考G考T,临到末了才发现原来“寄托”不是她的寄托,从而确立了毕业后即工作的目标。
误区二:经验至上论和信心过度。
大学生们由于社会经验较少,很容易把自己所看到的事情当成全部的真理。比方说,对于“四大 ”,便有人说:那简直不是人呆的地方。但是,读了卞鑫同学的案例我们知道,事实远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恐怖。对于喜欢挑战的人来说,那还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好地方。同时,大学生们由于社会实践较少,也很容易变成一个信心过度的人,有自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过了度,那就变成了骄傲了。骄傲的结果是导致你的预期超过你自己应有的定位,最终导致你选择的失败。
误区三:先入为主(Giving Disproportionate Weight to the First Information Received)。
人们常说对人的第一印象决定了对这个人一半以上的评价。当我们面临决策的时候,第一印 象往往会先入为主的给我们以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停泊陷阱”。 大家可能都有感受,对于某种出路,比如到某某外企, 或者去某某国家留学,由于我们最先了解,所以对他们最有偏好。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又该如何做呢?盲从,把别人的人生设计或者流行的人生设计不加改变的变成自己的人生设计,这样做就忽视了自己的特点,可能根本无法实现自己人生设计,还会使自己陷入困境。
误区四:安于现状(Bias toward Alternatives that Perpetuate the Status Quo)。
不思变化,安于现状也是影响我们进步的一个大问题。在访谈中,我们也发现,有些同学满足于自己目前所拥有的:受人羡慕的学校、安逸轻松的生活、一个还算漂亮的女朋友,等等。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这种安逸的生活是脆弱的,短暂的。如果你不努力进取的话,你也许就会发现,自己在突然之间,竟然会变得一无所有。
误区五:总是想要证明过去的决策是正确的(Make Choices that Justify Past Choices)。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沉没成本陷阱, 难以承认自己的决策错误,更糟的是,幻想过去的错误决策现在会发挥作用, 总是希望做出更多的决策来证明先前的决定是明智的。例如,在出国风潮鼎盛的时候,有的同学随大流地选择了考G考T,结果因为签证形势或别的原因,出国无望的时候,因为投入了巨大的成本而舍不得放弃,总是幻想有一天时来运转,而延误了更改选择的最佳时间。
误区六:寻求支持(Seeking out Info that Supports Instinct or Initial Point of View while Avoiding Info that Contradicts it)。
这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寻求那些能够支持自己先前观点或论点的信息,而不是那些与先前观点相违背的信息。
误区七:形式决定答案 (How a Problem is Presented Influences the Answer)。
形式可能会带给我们最初的印象,加深了沉没成本,从而造成决策偏差。形式是主要的,还是内容是主要的?这个问题好像不难回答。可是,许多大学生朋友却只津津乐道于各种证书,各种包装,忽视内在的提高。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