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教育浪费和失衡将更为严重 高分复读带来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5/08/01 10:15  人民网-江南时报

  今年高考第一批录取工作已于几天前结束。因微小差距,又一批高分考生遗憾地未能跃入清华、北大等顶尖“龙门”。由于“名校情结”,不少孩子已毅然放弃后续录取,踏上复读之路。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北京、上海、湖北、天津、广州、江苏6省市考600分以上仍复读的就达3000多人。其中,更有1800多人是已被全国重点大学录取却未去报到。由此,一种新现象———“高分复读”已然出现。

  对于这种选择,高分复读生和家长当然有自己的理由。高等教育普及化,大学也开始分为三六九等。大本、大专自不必说,本科也分一、二批,就是进入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都有上百所,虽都叫大学,差别却很大。像清华、北大、复旦等“象牙塔尖”不光名头响,师资力量、学校设施与环境、与国外交流机会……一系列软硬件条件同样远非寻常大学可比。政府不断进行巨大投入,打造“世界级名校”的目标鬼使神差般越拉越大。这倒也与相当多国人的“名校情结”暗合,后者出于实惠的考虑,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摆脱“低端竞争”的困惑,在就业上变得顺风顺水。在很多人看来,跨入名校关系到自己一生的命运。复读再冲“塔尖”自然就成为许多具备一定实力的孩子和家长的共识。

  此外,现行高考的填报志愿方式,也是使不少人踏上“独木桥”的重要原因。不管是考前还是考后填志愿,只要分数线未公布,考生实际都是在“撞大运”。学校对“忠诚度”的要求更使除第一志愿外的申请变得几乎毫无意义。纵然人们对填志愿的政策多有不满,要求过多少次改革,但终究无济于事。心有不甘?只有重头来过,再跳一次“龙门”。

  然而,“高分复读”却绝不单单是再复习一年那么简单。复读学校现在都是赢利性的,通常复读比读一年大学还要贵许多。而钱还不是最主要问题。眼看同学进入大学,自己却“蹲班”,个中滋味、来年再考压力、家长高度期待等心理负担可想而知。虽然有的人通过复读如愿以偿了,但君不见还有些人却越考越差,越考越没信心。这种经历对学生和家长绝对是刻骨铭心、难以言表的煎熬。而本应升学的好学生却被人为“积压”,来年名额之争也势必更为激烈。如此年复一年,循环往复,无疑在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多方面也将造成惊人的浪费!

  中国高等教育刚步入大众化阶段,教育资源还不足,这时就出现严重的“挑肥拣瘦”和巨大浪费现象,这是值得深思的。据了解,发达国家首先十分强调教育发展的均衡。这一方面取决于较为充沛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政府对公立学校在投入与政策上并无偏袒,也保证了教育水准的整体平衡。而哈佛、耶鲁、剑桥、牛津等顶尖名校实际都是私立的。想弃公立进私立,不但成绩需十分优异,更要有经济实力作后盾。人家也没高考一说,学生凭高中成绩与推荐信可同时申请数所同档次大学,再根据情况自行取舍。既满足了普通纳税人对高等教育的一般需求,名校又不会“打破头”,国外的做法可说是各取所需,各方都能接受。

  当然,各国国情不同,我们的教育资源、经济实力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相当差距。在这种情况下,被“高分复读”所烘托起来的“名校情结”显得十分突兀。“高分复读”也好,“名校情结”亦然,强调的都是教育资源的倾斜,这实在是一种浪费。当所有人都追崇“名校”之时,“普校”的教育资源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凡此以往,“普校”必然“随行就市”,或自我膨胀向“名校”靠,或自我萎缩,而一旦没了“普校”的奠基,中国的教育浪费和失衡将更为严重。这是谁都不愿看到的。(蒋萌)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