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教育局长“打游击”说明了什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8/04 11:49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时下正是各地招生录取工作紧张进行的阶段,然而,记者近日在太原市教育局多次走访后却发现,自7月中旬以来,该局的局长、副局长办公室就“一个个房门紧锁”。据知情人告诉记者,“每年中考、小升初考试一结束,教育部门的领导们就开始打‘游击’,躲进宾馆或亲戚家,只有少数人能与其保持联系”,“因为这个时候找关系,递条子,拿红包,来找领导‘帮忙’的人实在太多了”。(见《新华每日电讯》8月1日)
正值教育工作最繁忙之际,应当说,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领导是不应该“房门紧锁”的。可是,为了躲避“找关系、递条子”的人,太原市教育局的领导们被迫打“游击”,集体玩“失踪”,如此现象,让人感慨颇多。 考试招生中“找关系,递条子,拿红包,来找领导‘帮忙’”,这当然是不正常现象,反映了招生中的不正之风在一些地方的盛行。对于这样的不正常现象,作为主管部门的领导,照理应该坚决抵制,予以回绝,可现实是,一些人反而被“条子”逼得选择了逃避,玩起了“空城计”。他们采取消极回避、东躲西藏、一逃了之的做法,这说明什么? 我相信,绝大多数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是迫于无奈。他们不是不想坚持公平公正的招生原则,但是以他们个人的力量实在抵抗不住某些权力和人情关系的干扰。 教育局长“打游击”事件暴露出某些地方招生中的不正之风,反映了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下,考试招生中的公平公正原则正面临着强烈的冲击,反映了均衡社会教育资源的分配、打造教育的公平,已到了迫在眉睫、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其危害的将不仅是教育招生本身的公平正义,也可能对整个社会和谐秩序构成一种潜在的威胁。 教育局长“打游击”现象也说明,对于类似不正之风,某些地方某些人应对乏术,甚至不排除某些人已失去了坚持公正原则的信心。显然,一味的躲避,不仅是教育管理者的失职,而且是对全社会教育公平秩序的嘲讽。就在不久前,教育部刚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之风”。试想,如果一些教育主管人员都抱定这样一种鸵鸟式的躲藏的心态,能够有效遏制类似的不正之风吗? 正视这种教育秩序的困局,并努力寻求破解之道,教育管理者不能消极回避,我们全社会更不能消极回避。(记者:张贵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