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官场危害学风 大学教育反思现实还是侈谈成功

http://www.sina.com.cn 2005/08/17 10:56  新京报

  物理学家杨振宁近日因说了句“中国的大学不比美国的差,办得很成功”的话,再次成了争议的焦点,此前,杨振宁还多次说过中国的中学教育“不比美国的差”。

  爱国者有两种,一是爱到深处都是情,一是爱之深而恨之切。杨先生显然是属于前者。以往,我们有个习惯,喜欢历时性地比较,美其名曰“发展的眼光”。用这种方式看,中国的大学办得当然是“很成功”的。

  “办得成功”指的是“量”上,当下中国的大学,不仅学校的数量远超过20世纪上半期,各所学校的在校生人数也大大超过了以往。这是所谓以量取胜。但杨振宁所说的“差距”则肯定是在“质”上。国内这么多的物理学上的博导、教授,能受杨先生青眼相待的能有几位?一所大学如果仅有“量”的优势,而无“质”的提升,这所大学还能不能算“成功”?

  重“量”不重“质”是当今中国大学教育和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偏差。然而,在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大学领导者制定的评价标准中,重“量”轻“质”的倾向仍相当明显。“量化”管理的弊端日益凸现,然而“量化”不仅在教师职称晋升中,在各类教育考核和评比中,都还在起着关键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需要的不是侈谈“成功”,而是要学会切实地反省。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大学本科教育是“普及教育”,好像普及教育就是“放羊”、拿文凭。所以,教师在机械性地讲授中浪费精力,学生在茫然中不知所措,属于正常。管理者只关心不要出事就算完成任务。殊不知本科教育从精神层面上看,是成人教育的一部分,而从学术的层面上说,也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前不久,国际知名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指出,以目前中国的本科教育模式,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丘先生在另一个场合,还指出过中国学生创造力的缺乏。难道丘先生的话不值得我们反省吗?

  杨振宁先生是西南联大出身的学者。在烽火连三月的抗战中,西南联大仍旧人才辈出,的确值得研究。

  但从以往杨先生的回忆,不难看出,他对于那时节的学术氛围是倍加珍惜和赞许的。可是,也许杨先生没有注意到,现在的大学,学术生态差,是所有为学之士所共感的。某些官场习气,某些官场作风,直接危害的实际上是正常的学风的生成。

  我们究竟是要办大学,做学问,还是要延伸官场?怎样通过深化改革,扭转这类局面,不也是需要我们深思和反省吗?

  自信源于成功,反省导向成功。在没有成功之前谈“成功”,真的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反省一下。 (作者:江苏教师 尤小立)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