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争辩少年班教育制度:中科大少年班该不该取消

http://www.sina.com.cn 2005/08/30 11:44  新京报

  少年班“水至清则无鱼”

  可惜时光并不能倒流,要是宁铂、干政、谢彦波等“神童”当初没走入少年班,而是走的另一条大众化求学路,会不会出现诸如上述问题呢?这也很难说。所以,少年班和这些“神童”的心理问题有什么必然联系?目前还只是一个问题。

  实际上,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也不仅是少年班有,一般大学生中间也有,中学也有,小学也有。所以,这并不是少年班的独有问题,而是一个普遍性的教育问题,乃至社会问题。

  水至清则无鱼。所以看少年班,还应看其主流。据学校调查,“少年班毕业生成才率非常高,85%以上考取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三分之一获得博士学位。

  其中数百名杰出人才活跃在国内外知名学府、科研机构和经济领域。“可以说,少年班的教育,还是比较成功的。

  这使我想起杨振宁先生早年所接受的教育。杨先生童年时,其父杨武之先生(数学家)就发现了他的数学天赋,但着意培养的又不仅限数学;在杨振宁初一、初二时,他就请清华雷海宗教授的高足丁则良先生教杨振宁文史。杨振宁读了半年高二,就直接考入了西南联大,与“神童”们进入少年班的年龄,也正相仿。可以说,杨振宁先生的卓有建树,离不开早年所接受的特殊教育。

  今年3月时,少年班学生马丽丽(化名)“窃信事件”公布后,一时舆论沸扬,不少人以此否定少年班教育模式。其中一个颇有代表性的论调是:“他们身心还未成熟就去接受高深的大学教育,很容易犯错误。———少年班该停办了。”“身心”又是怎样一个概念呢?清华已故校长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中,将人格“分为‘知、情、志’三个方面”。少年班学生的智力水平之高,自不必言;而反对者所指的“身心”,无疑是“情”“志”两个方面。我们是应在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之外,同时加强人文教育,注重学生“情”与“志”的培养;我们要培养的,应是具有独立、健全人格的“人”,而不是一个“机器”,一个高智商的工具。当然,也不独是少年班应如此;大学中学乃至小学,一切教育行为,都应如此。

  神童出家引出的少年班存留之辩,说到底,还是因为它是少年班,因为它承载了国人太多的企盼,聚焦着公众太多的目光。实际上,世上并无一事是完美。我们追求着完美,但只会是无限接近,而永远不会抵临。这是一切进步的永恒动力。所以,我认为少年班,应该继续办下去。

  □于立生(江苏自由职业者)

  拔苗助长的少年班

  我理解办“少年班”时的初衷。当时,刚刚改革开放,中国人在“赶超”意识下,是容易急功近利的。当时不是也有学校在竞相上马以培养国学大师为目标的所谓“国学班”吗。

  时过境迁,二十几年前的“少年班”只有中国科大还硕果仅存,“国学班”也都纷纷淡出人们的视野。从这一点看,社会的确是变得越来越成熟了。但是,在成熟的同时,另外的问题也出现了。

  现在的学校,应试教育虽然不断遭到有识之士的质疑,却仍旧堂而皇之地成为“主流”,人们评价学校的标准,仍然主要是升学率,评价学生成才的标准,仍然是考没考取名牌大学,而人才的标准也仍然与文凭挂着钩。

  这一些不正常的评价,看似与80年代不同,但暗含的理念,即急功近利的意识却是相同的。

  正因为存在急功近利,所以,家长们更看重智商。前两天电视新闻报道说,许多家长自费去

医院为自己即将上学的孩子测智商。他们说,孩子智商高就多投入,智商低就少投入。这是把商业的原则用到了人的培养之上。

  学校也有问题,一个学生学习好,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不仅老师喜欢,自己在同学中也可以昂首阔步。我曾经问过一个知名重点中学的学生,同学间是否还在互相帮助。他说有,但不多。自己都有自己的事,哪里管得了别人。

  这也倒算了。有的同学在别的同学问他问题时,干脆给对方一个错误答案。这样的事,二十年前,可能是闻所未闻的。

  如果“人才辈出”以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下降为代价,我们的教育还能不能算“成功”?记得一名华裔生物学家说过,人有动物性和文化性。

  动物性是本能,而随着人的成长,文化性必须盖过动物性,这样,人才能称其为人。宁铂的出家不是偶然的,他的“少年班”的同学谢彦波也一样,他的美国导师安德森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他却几次企图威胁导师,直到因不良倾向而被送回国。

  还可以看到,“少年班”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在于过早地给智力早熟者的头顶套上了诸如“天才”、“神童”之类的光环,这个光环越大,学生的适应能力越差,失败率也就越高。同样的道理,我们为孩子树立的目标越高,他的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他承受的压力也越大。对大多数孩子来说,不是压力越大动力就越大,如果没有情商的支撑,实际的结果很可能是相反的。智力早熟者宁铂就是一个显例。

  古人说,十年树木,百年育人。要培养一个具有正常人格的人,急功近利当然是不行的。

  □尤小立(苏州教师)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