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教育观察:国家助学贷款中央地方博弈到几时

http://www.sina.com.cn 2005/09/06 11:26  现代快报

  对一些地方政府在贫困生助学贷款上的拖拉,教育部史无前例的发飙终于起到了效果。在“炮轰会”的第二天,天津连夜就拨出去了300万贷款;另一个众矢之的海南也连夜行动起来。(9月5日《瞭望东方周刊》)

  态度可谓180度的大转变!地方政府如此买账,显然在于教育部手中掌握着某种让他们欲求的资源———办学经费和招生指标:如果他们在贷款问题上一意孤行,教育部将会减
少当地高校的各种招生计划,暂停硕士、博士点审批;财政部将会不安排对地方高校的共建经费,减少年度教育专项的转移支付资金。

  这两招可谓招招见血,似乎死死地牵制住了地方政府和高校的命门:不想丢掉经费和招生指标的话,就老老实实地落实国家

助学贷款工作吧———这似乎是中央与地方一个完美的博弈。

  然而,这是一种“威压式”的非均衡博弈。在教育部和财政部发出“减少招生指标和经费”的“要挟”后,地方除了“豁出去”割舍经费和指标外,并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回旋余地———要经费,就得听中央指令落实助学贷款;不听中央指令,就卡死你!这本质上并非博弈,而是一种披着博弈外衣的行政强制。

  如果博弈是均衡的话,地方政府和高校就可以向中央要价:不能把问题都归结到地方身上啊,从财政部到教育部,中央承担了应该承担的责任了吗?据统计,现阶段我国教育财政投入仅有3.28%,低于世界各国平均水平(5.1%),国家投入的

蛋糕没有做大,怎能苛求地方政府、高校和银行做太多的贡献呢?

  显然,这种威压式的博弈中,教育部和财政部是在回避自身的责任!在“经费”和“招生指标”的威压下,地方政府似乎被教育部驯服了,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似乎得到解决———可这种暂时的解决是以“回避了旧的矛盾”和“制造了新的矛盾”为代价的,当这种脆弱的稳定有一天被打破时,助学贷款问题会以更激烈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说这种威压式的博弈对教育是饮鸩止渴。

  (作者系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编辑)本报特约评论员曹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