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大学学费增长过快 如何降低大学生培养成本

http://www.sina.com.cn 2005/09/22 13:40  光明日报

  视点记者:宋晓梦 本期策划:徐可 汪大勇

  本期提示 学费增长过快重要原因是大学生培养成本增长过快。这种现象是怎样造成的?如何压缩不必要的成本?如何形成合理的成本构成?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按成本25%收取的学费就失去了合理的依据。

  每年高考放榜到新学期开学前后,以家长为主的社会群体都要对学费问题展开又一轮讨论和呼吁。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统计数字:10年间我国大学学费从几百元一路飚升至五千元左右,增长约20倍;而国民人均收入却增长不到4倍。学费增长过快已成为社会连年关注的热点。其实学费高除了国家对教育投入不足以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的培养成本高,因为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学费应为学生培养成本的25%。这就使我们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在保证大学生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压缩不必要的成本,否则即使国家增加投入,钱也有可能被浪费。为此最近记者先后走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兼职教授洪可柱先生,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研究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丁小浩博士,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李慧勤博士等等,他们对大学生培养成本问题或做过专题调研,或在研究中有所涉猎和思考。

  压缩不必要的成本是广大群众的强烈要求

  洪可柱教授说:“中国的大学生培养成本,从绝对值看在世界上并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日本。但日本的培养成本占国民人均收入的44%,而我国的培养成本却等于国民人均收入的1.5-1.8倍。成本大大超过国民人均收入,就会使相当一部分家庭供不起子女上大学,从而阻断了一些出身于低收入家庭的青年改变命运的途径。如果这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社会的长治久安就得不到保证。”李慧勤博士列举了她在调研中了解到的许多贫困家庭因子女上学而陷入深度贫困的事例。她说:“像云南等西部贫困地区,个人受过良好教育,是摆脱贫困、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更大成功的条件之一。所以很多家庭真是砸锅卖铁也要培养出一个大学生!但是现在大学生一年的培养成本相当于这些地区的农民几年的纯收入,即使国家、学校有一些贫困生的助学政策和经费,许多贫困生仍难以维持正常的大学生活。这对健全学生的人格、心理素质是有消极影响的。不能培养更多的本地人才,对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也是很不利的。”

  成本构成亟待规范

  “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国高等教育的成本确实在提高。显然,没有较高的待遇,高校就不可能吸引国内外一流人才;没有先进的设备和实验室,就做不出一流的科研成果。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术水平不会因为你是发展中国家就降低要求。而宝塔尖是需要塔身和塔基支撑的,所以其他高校成本的随之提高也是势所必然。当然,成本必须建立在合理和效率的基础之上。”谈松华先生的看法为科学看待成本问题提供了一个值得注意的视角。北大丁小浩博士说:“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运营成本与国民平均收入之比普遍偏高,但在中国这个问题更为突出,目前亟待研究的是哪些因素应该算做学生的培养成本,哪些是不应该进入学生培养成本的开支。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依据成本25%收取学费的政策,就失去了合理的基础。”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

财政部、教育部等单位近年来一直关注大学生培养成本的核算,试图规范成本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并在调研基础上确定:教职工工资、福利、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办公开支)、业务费、修缮费、业务招待费、其他等9项为总支出,用总支出除以学生总数等于生均培养成本。但丁小浩、李慧勤博士在调研中了解到:一些学校把校办实体的经营支出、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以及拨付下属单位的支出等一些与学生培养无关的支出都算进了学生培养的成本中!即使是原有的9项成本也有重新核定的必要。比如西部高校教师工资福利中的边疆补贴等部分是不应该计入成本的,结果也都打进了成本,摊入了学费。

  几位专家都感到,由于中国高校长期以来所实行的会计制度难以进行成本核算,各高校基本上是以开支定成本;一些与学生的学习关系不大的科研费、基建费该不该计入学生的培养成本众说纷纭,意见不一。因此,要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其中包括高校的会计制度改革。而目前,大学生培养的成本构成尚缺少科学的规范,各地各校各行其是。成本的混乱必然造成收费的混乱。身为人大代表的洪可柱教授呼吁:应该由人大、政协相关委员会牵头,尽快组织国家发改委、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物价部门和教育专家学者进行调研,同时举行各种听证会,尽快出台一套规范的大学生培养成本核算办法。

  人才培养要讲投入产出比

  “由政府、社会、家庭等分担高等教育成本是必须的。群众需要的不是盲目地降低成本,而是要对成本进行科学的核算。否则一些高校会因经费不足而造成基本办学条件不达标,教室拥挤,实验设施不全,甚至减少培养环节,或者开设一些低成本的只能提供有限就业机会的课程,导致‘教育性失业’。”有全国优秀企业家背景的洪可柱教授更是提出:“培养人才也要讲投入产出比!”他认为:在强化“投入产出”意识方面,大学要向企业界学习。

  那么,哪些成本是可以压缩的呢?专家学者们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行政人员比例太高。有的高校的教职工队伍中,行政人员的比例超过了50%。与此相关的问题是行政机构叠床架屋,例如团委与学生处,校办与党办,人事部与组织部等等。由此带来的工资福利、办公用房、办公设备、办公用车都增加了公务成本!有专家认为,这些机构可以合并。因为能不能发挥好党团领导的作用,不在于机构是否庞大,而在于人员是否精干。民办学校的行政机构要简洁得多,行政人员要少得多,照样正常运转,有些民办校还办得相当出色,就说明这不是不可行的。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谈松华先生还注意到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斯坦福大学一个副校长下面的财务人员就有200人,但他们的机构与我们机构不同,最大的差别是机构的服务性和工作效率,所以不要把数量当成唯一的考量标准。”

  ——基本建设追求大、全、新、高,新校区圈地面积越来越大,校舍越盖越高级。据说是为了“二十年不过时,三十年不落后”。谈松华先生指出:“那也要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分阶段建设,分阶段投入。一步到位,短期内的成本就会很高,还要把还贷和贷款利息打入成本,摊入学费,这当然会引起社会的不满。”

  ——高、精、尖的设备利用率低。一些规模不大的院系,为了争取项目,花巨资购进全套高精尖设备,又不注意与相关单位资源共享,设备的自然损耗、维护保养费、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等等都会加大业务费的成本。

  ——经费管理不善,浪费现象严重。有的学校为了讲排场,一个校门就建了200多米宽,花掉几百万元;有些学校的群众称他们的领导打“飞的”(频繁地坐飞机外出);至于招待费方面的奢华,更是常常让外国同行咋舌!

  一方面没钱,另一方面又花钱如流水,这种现象虽不是高等教育界所独有,反映在高校却是特别需要重视的问题!“惜物”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表现,而高校是全社会文明层次最高的所在,理应在建设“

节约型社会”中成为表率,因此专家们建议:建设节约型高校应列为考核校领导政绩的指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