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研究生收费也应履行听证程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9/28 16:30 中国青年报 | |||||||||
作者:梁子民 毕文昌 梁:前一段,有新闻报道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九所重点大学,从2006年起率先实行研究生全面收费。最近,国务院学位办通知,原定2006年推行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暂停实施。从政府方面来说,搁置研究生收费制度出台,主要是担心引发新的不稳
毕:中国的研究生教育,现在分为计划招生、自筹经费、委托培养等几种类型。学生考取国家计划招生指标,不仅免收学费,而且每月还有几百元基本生活费。委托培养的研究生,一般由原单位向培养单位交钱,而且在原单位照领工资,但要求毕业后回原单位服务。自筹经费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的考生名次稍微靠后一点,但有能力出钱,也被录取。以上种种,被称为双轨制。其中,计划招生是多数。这可以保证考上计划指标的研究生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这些年,一直有人主张对研究生统一并轨收费。他们的理由是,研究生教育不是义务教育。高中和大学专科、本科教育还要收费,研究生就更应当收费。少数人取得高学历不应当由全体纳税人负担。 梁:在目前中国的财政制度下,是否实行研究生收费,和义务教育经费是否增加,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划分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主张非义务教育要收费,只是在一种理论基础上的政策设计。从道理上也许能说通,但建立公正的社会,不能光讲某一种理论,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政府从纳税人那里收来钱,投入到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是天经地义。这种投入,只要是有利于社会公正,就不要轻易废除。从目前中国的社会实际观察,考研是社会下层青年向上流动的一个通道。因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使得大本、大专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上已经没有多少优势,所以读研究生的机会,对贫苦学生来说很重要。中国有尊重读书的传统,不论政府还是社会,鼓励学子求学,才得人心。好学生因为穷,被迫中止学业,是社会的耻辱,也是为政者的失职。目前研究生的招生数量是多了,质量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但如果再抬高学费门槛,让学业好,经济条件差的学生不敢读,不能读,恐怕只会加速质量的下滑。不妨设想一下,一个贫困生,贷款读了本科,如果研究生普遍收费,他学业再好,还敢接着读硕士博士吗?这样的制度设计,很可能把家庭贫困的青年挡在高学历门槛之外。再有,收费机制也会刺激招生单位进一步扩招的冲动。从目前情况看,宁愿保持双轨制,也不宜并到统一收费的单轨。 毕:一般来说,青年人读研究生,已经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再由父母负担学费,自己也不好意思。正常的制度安排,应当让他们既有深造机会,又能自食其力。据我所知,在美国,本科生拿奖学金的机会很少,博士生拿奖学金的机会很多。只要申请到全额奖学金,生活完全有保证。我去香港科技大学参观,听一位教授说,因为学校靠港人纳税支撑,所以本科阶段以本地生源为主。但研究生一定要以奖学金的方式吸引本港以外的优秀生源,否则不能提高学术水平。研究生教育不仅是两个学历台阶,更是现代科学研究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吸引学术新秀,让杰出人才脱颖而出,应当是研究生制度设计的灵魂。如果把研究生教育变成了创收的产业,必然导致腐败。 梁:中国近些年的教育政策,有加法,也有减法。减法是受欢迎的,比如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加法出台则一定要慎之又慎。连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都承认,中国大学的学费偏高。现在的大学学费已经超过了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短期内绝对不能再往上提了。他甚至说,我自己就知道,我和我夫人两个人的工资加在一起,也只供得起一个孩子上大学。高级官员尚且如此,其他阶层的人就可想而知了。 毕: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偏低是事实。弥补投资不足不能总在老百姓身上打主意。我觉得,不论是研究生是否收费,还是大学生的收费水平,都要听听老百姓的意见。我主张,今后降低教育收费的措施不需要听证,增加教育收费的措施如果出台,一定要听证。 梁:听证制度是近些年中国行政改革中最有实际意义的举措,虽然目前它还只能算是一种听取社会反映的软机制,但开了一个好头,有助于将制度安排在民意基础之上。虽然法律还没有明确规定哪些事必须经过听证程序,但像研究生收费这种制度的出台,需要听证,应该没有疑问。你想,公园门票该不该涨价都要听证,是否实行研究生收费制度,公立大学的收费水平多高合适,不是和千家万户的利益更密切,更应当履行听证程序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