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信息 > 正文

报国在神舟--探访两位航天员的成长故事(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10/17 17:00  《北京考试报》

  北京考试报特派记者 戚海燕

  2005年10月12日,继航天英雄杨利伟成为太空的第一个中国访客后,两个中国人也来问天了,他们是费俊龙、聂海胜。当北京考试报特派记者飞赴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访时,特别关注两位航天员学生时代、成长时期的故事。

  费俊龙,上校航天员,1965年5月出生,江苏昆山人。前解放军空军特级飞行员,1995年底,以连续安全飞行1599小时22分的骄人成绩,荣立二等功。

  聂海胜,上校航天员,1964年9月出生,湖北枣阳人。前解放军空军一级飞行员,两次荣立三等功。2003年7月,光荣地成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首飞梯队成员之一。

  在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前,两位战友倾吐心声。费俊龙说:“我们互相选择了对方”。聂海胜说:“信心来自彼此的默契”。

  少时挣工分 壮年游太空

报国在神舟--探访两位航天员的成长故事(图)
航天员费俊龙(本报特约摄影秦宪安)

  “总指挥长同志,我们奉命执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中国航天员大队航天员费俊龙。”

  10月12日5时许,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广场,响亮果决的报告声回荡在雪花漫舞的清晨。航天员费俊龙高调亮相,一反他长期低调做人鲜为人知的作风。出人意料,他与聂海胜搭档飞天,成了执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一匹“黑马”,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

  费俊龙出生于江苏昆山巴城,与聂海胜有着同样贫穷窘迫的童年。小时候他很羡慕军人,喜欢战争片和红五星。自己做五星,刷上红漆,戴在头上。像天将降大任前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一样。10岁的费俊龙边上学边挣工分,背麦子,背稻穗,背河泥,一天下来挣3个工分;他割草喂兔子,帮妈妈做饭;他胆大心细,体力活繁重,从没摔过跤,全身上下没有留下一道疤痕,为以后通过招飞扫除了障碍。

  上中学的时候,费俊龙与同学傅惠明等8个人特别要好,但都很顽皮,有时用小虫子吓唬班上的女同学。费俊龙蛮活跃的,但在一桩桩“调皮”事件中,他从不挑头,但都积极响应做“从犯”。俊龙多才多艺,学习好,文采出众,写字画画都好,大型黑板报都是他出,还喜欢助人为乐。

  读高中时,学校进行招飞宣传,他没有跟家长商量,自作主张报了名,体检合格就回家了。费家到俊龙这一代已经是三代单传了,俊龙上边有两个姐姐。生俊龙的时候,费家宝贝得不得了,特别是爷爷,高兴得整天合不拢嘴。长辈们都把俊龙叫“三囡囡”,特别当心肝宝贝。爷爷不舍得俊龙去当兵。俊龙对爷爷说:“我已经长大了,周总理小小年纪就离开家乡,我比总理那时大多了,生活上能自理。再说,我去的是部队,不是其他地方。”

  1982年,17岁的费俊龙通过空军招飞成为一名飞行员。有一次高空试飞,头天飞的时候油箱还剩有油,但是油表没有完全指示出来。在高空,油灯亮了,他的第一感觉就是往回飞。随后请示上级,按照空中迫降路线降落,这是最省油的,也是处理特情最有效的方法,上级同意了。落地后,经仪器测试,油箱已经干了。如果他不按照迫降路线滑行,有可能就回不来了。这次事故苗头让费俊龙更深地理解了高风险的风险都是表面上的,问题就在身边,有些事故确实是可以避免的。

  1991年,费俊龙与同为航校毕业的妻子王洁喜结连理。王洁对费俊龙的支持一般妻子很难做到。她原来在北京,费俊龙在甘肃武威。虽然在河西走廊一带有“金张掖银武威”的说法,但各种条件和内地比起来还是挺艰苦的。结婚当年的八一前夕,王洁来部队看丈夫,从北京出发前发了电报,结果人到了部队的第三天,电报才到。这是王洁对西北的第一次感受。但婚后不久,她还是同意离开北京,跟费俊龙随军到了西北。两人到北京注销王洁的户口时,派出所的干警们都不理解地说,西北有那么好吗?

  费俊龙第一次听到“航天员”三个字是在1996年6月,当时对航天员是干什么的还不是很清楚,以为跟飞行员差不多。年轻人对什么事情都有一种探索的精神,特别是飞行员,有对职业的那种追求,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报名。1998年,他成为中国第一批航天员。当了航天员以后,家里很长时间都不知道他究竟干什么工作。有一次,妈妈忍不住问他到底做什么。他说,还是飞,不过要比在空军飞得更高。

  从神舟五号开始,航天员训练本身就是选拔的过程。费俊龙把近40万字的飞行手册全部背下来了,复杂的飞行程序、操作要领以及各种应急处置方案,全部做到了不查手册就能处置。有一次训练时,教员出了一道题:“导致某异常情况返回的故障模式有几种?”教员准备的标准答案是5种,费俊龙竟答了6种。检验结果,费俊龙是对的。

  训练残酷,优选落选更残酷,14名航天员谁都想第一个上天,但是必须选择最优秀、最全面的。看到杨利伟代表中华民族完成了历史使命,费俊龙发自内心感到骄傲,失落感变成了一种喜悦。利伟在天上飞的时候,费俊龙一直在指挥控制大厅值班。升空的时候,他流下了热泪。他说:“哭,实际上就是分享胜利的喜悦”。

  同时他也相信经过努力,自己今后还会有突破。杨利伟说,费俊龙比较活泼,他是航校教员出身,在处理事情时协调能力很强。

  费俊龙从军23年,回家乡仅6次,每次都是轻轻来悄悄走,几乎从不出门。邻里乡亲直到费俊龙出征太空才知道,20多年前那个“三囡囡”,已经成为执飞神舟六号、为家乡父老扬眉、为中华民族吐气的航天员了。

 [1] [2] [下一页]

点击查看新浪网教育频道与《北京考试报》共建专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