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10/23 21:50 金榜考研 | |||||||||
2.关于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的分析 192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这就是:第一,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
3.“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所谓“工农武装割据”,即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三者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广泛动员和组织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农村根据地;只有建立革命武装,并进行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保卫根据地的发展;只有建设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坚实的基础,武装斗争才有可靠的依托。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也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毛泽东特别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革命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关于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论述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提出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已基本形成。 (四)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一般出选择题)1.党指挥枪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建立一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这支军队必须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军队,它是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完成共产党的政治任务的工具。因此,这支军队必须置于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党指挥枪”,而决不是枪指挥党,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始终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惟一宗旨,执行打仗、做群众工作、筹款三位一体的任务,它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 2.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任务 第一,人民军队是执行和完成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服从于无产阶级思想领导并服务于人民革命斗争的工具。它必须永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为实现党的纲领、路线而奋斗。“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胜利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党的绝对领导,军队才能建立起严明的纪律,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党对军队的领导通过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来实现。 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惟一宗旨。通过人民军队执行打仗、筹款(生产)、做群众工作三大任务体现出来。它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和生产队。 3.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建设的生命线。军队政治工作有三大原则,即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优待俘虏。在人民军队的建设上,毛泽东强调严明的军队纪律。毛泽东为人民军队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新型人民军队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重要性和现实可能性(一般出选择题或分析题)1.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重要性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同盟者,结成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以便集中力量反对最主要的敌人,这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策略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 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又一个基本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之一(另一个是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但武装斗争要有统一战线的配合与支持,否则就会遭受挫折,甚至走向失败。 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主要是由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阶级构成上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作为革命领导力量的无产阶级虽然革命性最强,但人数毕竟很少;作为革命对象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尽管人数不多,但掌握着强大的反动国家机器;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再加上民族资产阶级,即处于无产阶级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间的社会阶级力量占着绝大多数。因此,作为革命领导者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关键就在于依靠最广大的农民;团结小资产阶级,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结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和敌我力量对比的不平衡性,又导致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与不平衡性,中国革命不可能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就能取得全国胜利。这又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采取统一战线的策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以便在长期的斗争中逐步壮大自己,削弱敌人,使敌我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最终压倒反革命势力,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2.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现实可能性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近代世界矛盾的焦点。这些矛盾错综复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问题上,又不断发生推移、转化和变化。这种极复杂的中国社会政治局面,在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利用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第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处于帝国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的深重灾难之中。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这一历史条件决定了无产阶级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甘心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包括全中华民族绝大多数人口在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二)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中国的革命统一战线是随着一定时期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它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国民革命时期的联合战线。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实现了国共两党首次合作,标志着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建立。组成部分为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主张新三民主义的爱国者。组织形式为改组后的国民党。 第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此知识点2002年文科单选题第7题考查过)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退出统一战线,支持国民党的蒋介石集团。因此,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只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基本上是三个革命阶级的联合战线,故称为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第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统一战线。为了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十分广泛,凡抗日的都可以参加。因此,不仅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还有英美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阶级、开明绅士等,都可以加入到抗日民族资统一战线中。(此知识点1997年理科单选题第7题考查过) 这个统一战线与国民革命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相比,具有新的历史特点。一是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性;二是国共两党各有政权和军队的合作;三是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纲领,只能采取遇事协商的方式维系合作;四是国共两党经历了三年合作、十年分裂后的再度合作,双方都有合作与分裂的经验教训;五是处于有利而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下。上述特点要求共产党必须处理好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在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提下,保持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第四,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要重新建立一个国民党反动的独裁统治。所以,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成为革命任务,为此党建立了反蒋爱国统一战线,即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参加者也十分广泛,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以及各方面的反蒋爱国分子。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共同纲领》的制订和通过,中国革命的统一战线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三)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一般出选择题、分析题)1.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此知识点在2000年理科材料题第36题中已考查过)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一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无产阶级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劳动者的联盟,这个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其他劳动者的联盟是基本的、主要的,参加这个联盟属于进步势力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数上占绝对优势,政治上具有极强的革命性,是统一战线的基础。二是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指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也包含特定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地主阶级、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联盟,但主要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此知识点在1999年理科辨析题第25题考查过) (2)两个联盟的关系是:第一个联盟是基本的、主要的,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同时必须注意巩固和发展第二个联盟。具体说来:第一,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它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第二,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第三,正确的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相互促进。 2.实现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 基本原则和基本经验是相互一政的,但有些差别:实现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有: (1)无产阶级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2)阶级分析的原则; (3)“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原则; (4)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领导革命统一战线的实践中,确立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积累了一些丰富的经验,主要有: (1)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领导权问题是革命统一战线中的根本问题,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一条基本原则和基本经验。 毛泽东指出: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第二,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此知识点在2001年理科多选题第22题考查过) (2)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一是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指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但工农联盟是整个统一战线的基础,是最基本的、主要的。 (3)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对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 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保持自己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争取和坚持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对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并善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和中立。这些是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基本经验。(此知识点在1996年文科论述题第28题已考查过)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即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中间势力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势力派(此知识点在1999年文科多选题第21题考查过);顽固势力是蒋介石为首的英美派大资产阶级(此知识点在1996年理科辨析题第25题考查过)。中国共产党还进一步制定了同顽固派斗争的策略原则,即有理、有利、有节。 (4)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努力结成尽可能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以促进本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