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正文

58岁老农当上北京师范大学旁听生(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12/07 19:12  《北京考试报》


段永忠终于梦圆北师大 摄影:陆信


段永忠租住的简易房被周围的高楼大厦包围着 摄影:陆信


为抵御寒冷,段永忠常在被窝里看书 摄影:陆信

  1978年和1979年,他曾两度参加全国高考,两度考上,却因瞒报年龄和婚史,梦断大学。20多年后,学习不辍的他终于实现了人生理想——

  12月3日,北京飘落了几片雪花,摄氏零下2度的最高温度让人领略了50年同期不遇的寒冷。58岁的湖南老农段永忠所租住的小屋没有取暖设施,他拥被坐在床上读书,头顶一盏日光灯给了他阅读的光亮,却不能给这间7平方米的小屋带来温暖。但段永忠说,这就够了,因为他的心是暖的。

  段永忠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诸甲亭乡新安村,年近花甲,种地一生的段永忠却有了一个新身份——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旁听生。老人诉说了自己几度难圆的求学历程,当道出自己因婚两次与上大学擦肩而过时唏嘘不已。

  曾被北师大录取

  一本红色的学生证,一张已经泛黄的录取通知书,历经25年的翻动后已经破旧不堪。它们却是段永忠求学之路的共同见证,也是他最弥足珍贵的宝贝。

  1979年,段永忠以356分、超出当地录取分数线66分的高考成绩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录取,湖南邵阳地区考生当年被北师大录取的仅他一人。接到录取通知书后,段永忠兴奋得夜不能寐,一连十几夜睡觉时把通知书放在枕头下,时不时地摸一下。有时夜间突然醒来,还要翻开枕头看一看通知书还在不在。

  老人说,我之所以这样兴奋,一是因为感觉人生将会由此而发生巨大变化。另外,我在报考时是违反了当时的规定的,心里总是有少许的不塌实。没想到,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命运的安排。

  1978年,段永忠首次参加全国高考,便取得了336分的成绩,录取分数线(305分)公布后,段永忠满心认为自己会被一志愿学校湖南师范大学录取。他说,他每日在农田里干农活,眼睛却总是盯着村边的小路。一看到骑自行车的邮差,马上扔下工具跑上前去迎接,每每却总是失望。老母亲对他的举动很不以为然,她觉得儿子是高中生(老三届,1967年毕业),在农村已经是文化人了,还要上什么大学,那是不务正业,最终,乡里的一位干部对段永忠说,高考政策限制已婚者报考,你已经结婚了,任何一所学校都不可能违反政策录取你。

  1979年,已经是两个孩子父亲的段永忠为了圆自己的大学梦,在当年第二次参加高考时虚报了自己的年龄和婚姻事实。

  梦圆三月即破灭

  北京师范大学西南楼220房间,当年住着六个人。除段永忠外,其他的五位同学现在均在大学工作,大多已经成为教授或副教授了。而西南楼现在是女生宿舍。

  段永忠现在每日路过这里都会驻足停留稍许。楼前来往的年轻女孩大多会很奇怪地看看这位老人。但谁都不知,段永忠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三个月。

  段永忠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后,面前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农家人早已习惯了早起,他和其他的同学天天一起跑早操,在操场上打球,浑身的力量仿佛使不完用不尽。在课堂上,段永忠如饥似渴。在入学后的第一个月,他的名字就列入了学校的优秀学生榜,今后的人生路程已经可见是一片坦途。

  但是,入学后第97天,一封从湖南邵阳辗转而来的揭发信把段永忠又拽回了原来的生活轨道。

  信中揭发了段永忠虚报婚姻事实的情况,言之凿凿。学校随后在找段永忠谈话时他也没有进行丝毫的辩解。段永忠想,我是凭真本事考上的,考试中可没有一点作弊,学都上了,承认个错误可能就算了。但事情完全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根据有关政策,学校对他做出了清退的决定。

  段永忠百般请求学校让他留下来,给他在学校安排一个杂活,他什么都能干,只要让他能听课,能继续留在北京师范大学。可是学校的态度也很坚决,班主任老师找段永忠谈了数次,表示他违反了国家教育政策,学校绝无留下他的可能。回到家乡已经是在所难免了,此时的段永忠提出了最后的请求:允许他把学生证和录取通知书带回去。他对学校说,我哪怕当过一天北师大的学生,我就有权利保留这个学生证。在他的坚持下,学校满足了他的愿望。

  重返校园年近花甲

  早起晚作,回到农村的生活既熟悉又陌生。

  段永忠说,哀莫大于心死,他当时上大学的心思已经完完全全放弃了,只是为了生活而日复一日地操劳。闲暇时农村人都爱聚在一起拉拉家常或打麻将消磨时光。而他只在一些搜罗来的书籍中消磨壮年的时光,只有此时,才对往日美好的大学生活有所回忆。

  多年以后,50多岁的段永忠重新拿起手中的笔,开始尝试着写作。几万字的《生死黄山三报恩》,妻子成了最初也是惟一的读者。他还列出《人生九章》的写作提纲,但提起笔总感到力不从心,大学情结挥之不去。从2001年开始,高考报名不限年龄和婚否,这让段永忠重新萌发了上大学的念头。

  2004年7月,段永忠在经过数十昼夜的反复思考后,拿起话筒给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老师也是他的老乡打了一个电话,倾诉自己对北师大的一片倾慕和难舍之情。老师听后鼓励段永忠向学校表达他的这种想法。生活仿佛又有了希望,2004年7月16日,段永忠提笔给北师大领导写了一封充满真情的陈情书。

  信中写到:25年前,一位学子因已婚被迫退学,失去了大学深造的机会,成为一生最大的遗憾,多少次梦中醒来,泪湿枕巾……北师大是他的师门,他的母亲,只要能重回母亲怀抱,他的余生将尽全力来奋发学习。

  看过段永忠的信后,北师大相关领导最终决定为段永忠重新开启大门,允许他作为旁听生免费听课。尽管北师大没有给段永忠颁发毕业证的任何承诺,但是段永忠表示,能够上大学是他最大的心愿。

  花甲重立人生目标

  清晨6时起床,简单的一顿早饭后,段永忠便骑上自行车赶往师大课堂。早上8时的第一堂课,他一年来从未迟到过。平均每天,他都要在学校上足6小时的课。

  由于来北京上学的费用都是邻里乡亲资助的,段永忠难以按照正常大学生的培养时间来完成学业。他计划用2年时间读完本科阶段的课程,1年时间听听研究生的课程。段永忠每天随身携带一个破旧的小包,里面最多的便是课程表,有的是学校发的,有的是由段永忠自己整理归纳的,这些都是为了听更多的课而准备。

  “我就像一头饥饿的牛刚刚寻找到一处草地,先不管营养多营养少,我先尽可能把它们吃到肚子里,慢慢地消化。”

  对于未来的生活,段永忠充满了自信。他说,他的人生阅历是他最宝贵的财富,经历那么多挫折,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人生的信条是争取一切机会,不管年龄有多大,他的理想都不会放弃。师大的学习生活结束后,他会选择去大西北或大西南当一位老师。“我的身体依然硬朗,我想任何艰苦的生活都吓不倒我。”

  编后语

  作者:戚海燕

  “未婚,年龄一般不超过25周岁”,曾是报名参加全国高考的一道门槛。已婚和大龄考生曾被它挡在了大学校门外。酷爱读书的农民段永忠就是其中一位,他一次未被录取,一次被退回家乡。

  2001年起,高考不再限婚否,不再限年龄了。段永忠以20多年不改初衷的毅力,用他满是老茧的双手捧起了书本,感动了北师大,让他免费做一名大学旁听生。

  段永忠从悲到喜的命运变化,其实折射着我国高考改革越来越人文的历史变迁,并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段永忠的典型意义就在于此。(记者:陆信 刘俊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