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次作文训练指导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12/15 15:57 慧之光教育 | |||||||||
第二部分16次作文训练指导 第一次作文训练指导 一、 作文题目
我们有时会看到某些汽车的后窗贴有“磨合”二字,它提示其他司机:车主和车子之间、车子各部件之间尚需一段时间配合、协调,请多包涵。其实,万事万物都有联系,都存在着磨合问题。请以“磨合”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二、 出题思想 1 在本学年4次统练中,应该有一次侧重记叙文的写作训练,这个训练放在第一学期期中为宜。“磨合”这个话题在适合各种文体写作的前提下,有利于写复杂记叙文。 2 重点训练审题能力和多角度立意的能力。 3 训练学生写“中规中矩”作文的能力。 三、作文指导 (一)注意准确把握题意 作文题目所供材料已经具体解释了“磨合”的含义,理解这个词要注意两个要素:一个是“磨”,也就是要经过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另一个是“合”,也就是让彼此配合得更好。注意不要把“磨合”的概念误解为“融洽”、“熟悉”、“折磨”、“磨练”、“团结”、“完美”、“了解”、“理解”等等,这些概念有的只有“合”而没有“磨”;有的只有“磨”而没有“合”;有的更是严重偏离原意。 有些概念例如“沟通”、“适应”、“配合”、“协调”、“调整”、“合作”等等与“磨合”的意思很接近,应视为合乎题意,不必苛求。 (二)怎样做到多角度立意 1 怎样迅速找到立意的途径 首先,要眼瞄现实。如果我们只是想着“怎样做文章”,那么很有可能找不到立意的突破口,“磨合”这个话题正是这样。如果我们想着解决实际的问题,我们就会感到“磨合”这个话题很实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就感到有话可说了。 其次,要善于“以问引论”。乍一看“磨合”这个话题,似乎一下子找不到思路。如果我们能够“以问引论”,也就是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引导思路,那么就会得出很多新的立意来。 例如,可以问“为什么当前提出这样一个话题?”、“现实当中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最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些问题的障碍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引导自己想到原来未曾想到的立意。 2要有“告诉读者一句话”的意识 我们有的同学的作文只是“重复一句话”,也就是题目说“有磨合”,他就印证一下“有磨合”,而没有把自己的新的、独特的认知或感受告诉别人。其实,文章是用来表情达意的,要让别人看了你的文章后有新的感受,获得新知。所以,要问问自己“我要告诉别人什么”,然后回答,新的立意才能出现。 以下这些立意就很好:“人在新的环境里需要磨合”、“磨合是互动的,不是被动的”、“不要一味让他人适合我”、“磨合的过程是逐步完成的”、“有点摩擦不要紧”、“不要在磨合中丧失自我”、“要主动磨合”、“不固执己见才能做到磨合”、“不要一意孤行”、“人要主动与社会磨合”、“都不改变自己怎能磨合?”、“心中要有整体观念”、“关键不是适应而是协调”、“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有‘磨’才有‘合’”、“人生永远需要磨合”、“调整自己,适合环境”、“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前进”、“说说‘合不来’”、“在磨合中成长”、“从珍珠的形成说起”、“磨合需要一个过程”、“不要在磨合中失去棱角”等等。(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 没能理清思路 由于作者没能做到“意在笔先”,因而文意散乱,东拉西扯。包括立意的“多头指向”(例如从“什么是磨合”说到“生活中许多事与磨合有关”,然后说到“有的事情就是磨合”,最后说到“磨合使这些事情做得更好”,结果什么也说不深说不透)。2、立意落俗套很多同学的作文只是印证“需要磨合”,新的立意很少。3、以“彼”代“此”借助与“磨合”有关的其它事物来写“磨合”是可以的,但是必须主辅分明,不能喧宾夺主,以彼代此。例如有的同学作文的题目是“磨合与成功”,结果越写越把“磨合”丢得无影无踪,变成了写“成功”,这就是以“成功”代替了“磨合”。4选材的视野狭窄视野不开阔确实与我们同学的生活现状有关,但是也与我们的写作意识有关,由于生活的范围不那么宽,自己关注的领域又很狭窄,就会形成只知道写怎样和老师磨合,或者写怎样和家长磨合,当然这些都可以写,也可以写出好文章来,但是如果局限于此,就有些囿于一隅了。而我们有的同学能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热点,他们的作文材料就比较典型、新鲜,例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需要磨合,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需要磨合,中国新组建的女足需要磨合,抗击非典需要磨合,交响乐团需要磨合,“小球换大球”需要磨合……由此进一步联系实际,从生活中的现象说到其中蕴含的道理,这样的作文才有较强的可读性。 四、范文点评 第一篇有“磨”才有“合”祁航 一辆新车,各个机件协调密合,那是经过了“磨”;一个乐队,合奏出和谐美妙的乐曲,也是经过了“磨”。朋友的一个眼神就能会意,球员的一个手势就能配合,哪一样不是“磨合”的结果?所以,要认识“磨合”的重要,只有“磨”才有“合”。 何谓“磨”也?就是一段时间内的互相作用和互相适应,没有它就没有“合”。可是,我们往往视“磨”为洪水猛兽,一提起它就会和“摩擦”、“矛盾”甚至“折磨”联系起来,希望它越少越好。一个集体有了不同的声音,于是便认为出现了“不和谐音”;面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新问题,看到有些人不理解或一时跟不上趟儿,便惊慌失措的认为这些人“不听将令”,总是希望什么都那么一致,那么合拍,那么周圆。殊不知没有这些“磨”,就不会有一致、合拍和周圆。正是“磨”孕育了“合”,“磨”是“合”的先决条件。 最近我国的载人飞船上了太空,一切那么圆满,但是在无数的精密仪器中只要有一个部件出任何一点小问题,就会前功尽弃。值得骄傲的是我们一点问题也没出,这正是成千上万的宇航工作者和各界人士互相磨合的结果,是航天员和那无数的精密仪器磨合的结果,是各个机件互相磨合的结果。我们知道,无数的训练是磨合,千万次的调整是磨合,前几次的试飞更是磨合,正是这些磨合,为我们取得辉煌的成果奠定了基础。谁人不想一下子圆圆满满?谁人不想一切配合严丝合缝?但是,这些愿望只有通过“磨”才能实现,没有这些“磨”,再好的愿望也是空中楼阁。所以,我们不必谈“磨”色变,而应欣欣然自觉去“磨”,“磨”出一个“步调一致”,“磨”出一个“稳定和谐”。 人际间的磨合甚至比机件的磨合还要难,因为人是有思想的,对待一个事物,往往见仁见智;评价一件艺术品,往往眼光迥异。大师傅发愁众口难调,乐队最怕各吹各的调。一个新组建的班级要集体活动,组织者各有各的主张,互不服气;朋友之间搞个合作最怕只想让别人向自己靠拢。怎样看待这些“不一致”?应该说这才是事物的原始本真。这其实是丰富多彩的表现,没有这些不一致,世界会变得多么乏味!怎能让这些不一样的部分处在一个统一体中,让不同的主张合成集体的智慧,让不同的乐调组成和谐的旋律,这就要看能否磨合了。在“磨”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痛苦,《水浒》里面不是说“不打不成交”吗? 廉颇和蔺相如就是“不打不相识”,经过了一段摩擦,双方才成为“刎颈之交”,成为千古佳话。就是文人雅士之间也有先“磨”后“合”的时候。大文豪巴尔扎克和雨果之间不是也打过很长时间的“笔仗”吗?正是在这数次文笔“交锋”中,他们才真正认识对方,使友谊之花长开不败。所以,我们不要一味担心彼此间存在的“磨擦”,正是这些“摩擦”带来了最终的“协调”。 如果我们不顾客观规律一味否定“磨”而追求“合”,那么这样的“合”是经不住考验的。一个集体,一个社会,大家遇到“磨”就起火,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就大动干戈,这样的集体和社会是不成熟的,也很难真正做到“合”。 没有“磨”就没有“合”,让我们在一生中自觉地去磨合吧! 面对“磨合”这样一个有较宽写作范围的话题,作者不是泛泛而论,而是选择了“有‘磨’才有‘合’”这样一个突破口,集中力量从“磨”和“合”二者的关系上做文章,联系世事和心态,针对怕“磨”的现实问题,从物的磨合到人的磨合,运用典型的事例逐层展开分析,做到了言之成理,给人一定的启迪。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