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正文

高校自主招生:从“拉开门缝”到“敞开大门”

http://www.sina.com.cn 2006/03/17 11:09  新华网

  高校自主招生:从“拉开门缝”到“敞开大门”

  复旦大学此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的招生比例占总数的近10%,将不与保送生、优秀生自主招生、5%的学校自主选择政策相抵触。

  从2003年教育部首批22所高校实施5%自主招生以来(现已扩大至53所高校),三年时间内,此举备受争议,原因在于:考生高考分数必须达到一本线以上,才能有资格入围自主招生,被大家称之为“小高考”,并没有起到真正意义上的选拔特殊人才的作用。

  而在此之前实行的保送生、优秀生自主招生中,考生必须达到教育部所规定的包括获奖级别、特殊奖项等若干要求,高校自主选拔权较小,加上种种黑幕被揭穿,而影响选拔的公信力。

  从5%—10%,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数据递增,这更是一个信号:招生理念从重分数到重素质,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的步伐在加快,试点一旦推开,高校拥有更多自主招生权将势不可挡。


复旦大学图书馆

  如果将复旦大学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看做是中国高校自主招生“拉开的一道门缝”,那么,中国高招改革何时将“敞开大门”呢?

  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教授别敦荣认为,“全国高招改革的大门目前很难大敞开”,原因是我国现有的高教资源尤其是优质高教资源仍然稀缺。2005年我国高中毕业生约1600万,而全国高校当年招生人数是500万左右,升学率为31%,而大学生在适龄人口中所占比例更低。

  “高考竞争很激烈,确保公平、公正的方式仍然是统一考试,短时间内高考制度仍难以被取代,眼下,需要建立强大的监督机制,这比探索一种高校自主招生的制度更重要。”

  全国范围内推广高校自主招生是否将成为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大家争论的焦点多集中在招生的公正性上。

  有专家指出:在仅仅依靠统一的高考成绩录取,并有教育部三令五申监管的情况下,每年的招生丑闻依然层出不穷,腐败的根源是行政化的高校管理体制。在当今中国的教育体制下,高校的自主权都是有条件的,是教育主管部门行政许可下的有条件低层次的尝试。换而言之,这种改革“先天不足”,让自主能真正自主,让自主能健康地发展才是问题的关键。

  一直潜心研究教育问题的专家熊丙奇说:“高校自主招生并不是滋生腐败的沃土,归还高校自主权,就是打破腐败根源的良方,因为当中国所有高校摆脱过多行政的束缚,拥有招生自主权时,那么,它的招生过程的公平、公正性将成为学校的一块‘招牌',要知道,谁都不想破坏自己的招牌。再者,即使高校获得完全自主招生权,也并不见得就比现在的高校体制更‘不公平'。至少,高校的自主招生可以打破现有高等教育资源在地区间的差异格局(表现在高校招生分数线的地域悬殊),也只有当逐步获得自主招生权后,各个高校才知道怎样吸收生源,赢得竞争,也才知道爱惜自己的名誉。公开公平的招生秩序,将在自主招生中得以逐步建立。”(完)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