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正文

供女儿上大学使郭家成村里最穷农户

http://www.sina.com.cn 2006/04/20 17:45  南方都市报

  【风险投资】

  供女儿上大学使郭家成村里最穷农户

  袁琳琳的家乡,几乎没有人认认真真考虑过是否要读大学。相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大学这类风险投资所带来的巨大危险性。散落在北山坪永驻村4队的50多户村民,对于这里惟一的大学生家庭郭云明一家的争议就从未间断过。

  郭家的独特,不全因供养了一个大学生,同样是在贫困村落里,那栋坐落在半山坡上简陋矮小的土屋,看起来更像是邻居家的猪圈。

  为了供养女儿读大学,郭云明每年开学时都要找亲戚和邻居借钱,每次借钱,郭云明都许诺,等孩子大学毕业找到工作了,马上归还。最近,一个传闻又成了永驻村4队村民们的热门话题--那些被借过钱的邻居担心,7月份毕业后,如果郭家女儿没有找到工作,这笔债务找谁去要?

  有一天,当在涪陵师范学院读音乐专业的郭佳丽向父母拿今年6000多元钱学费时,苍老的郭云明感叹:"读大学的成本到底是多少?"

  最近,由国家教育部官员调查的数据是:按照每名贫困大学生每年平均支出7000元计算(包括学费、生活费和住宿费),一个本科生4年最少花费2.8万,相当于一个贫困县农民35年的纯收入,这还是在不考虑农民自身的吃饭、穿衣、看病、养老等因素的情况下。

  在永驻村唯一还在坚持读大学是理想出路的郭云明家,虽然这个一辈子都跟土地打交道的老实菜农还没细致算女儿读大学的所有费用,但答案可以从郭家的状况窥见一斑。"这是周边10公里内,最穷的一户人家,早些年,连房子都没有。"邻居杨娟说。

  郭云明一家靠进城卖菜,去年收入为2000多元,郭佳丽每年的学费在6000元左右,现在已经从家里拿走了2.4万多元。郭云明和妻子每天拼命地刨地,甚至希望一块土地能长出两块地的萝卜。但事实上,按照1毛钱一斤的萝卜价格,他现在刨的这块地的收成,甚至连来回车马费和伙食费都不够,因此,他每次都选择天蒙蒙亮挑着担子走30多公里的山路进城。

  "所有的钱都给了郭佳丽的学校。"站在空荡荡的家门口,郭云明79岁的老父说。为了攒集家用,老人每天都要上山干农活。他今天下午的任务是挑粪浇灌菜地,从半山腰到山顶,老人肩上的粪桶晃晃悠悠,一路洒了很多。来回了四趟,直到他似乎用完了所有力气,他将担子放在一块平整的田垄上,弓着腰愧疚说,"要是以前就不会浪费这么多了,现在老了"。

  近段日子以来,郭云明也感到苍老迅速而至,这个50岁的汉子,妻子和他身上的衣服都是找邻居借来的,他一脸愁云,心思沉重。土地越来越贫瘠,白菜的价格贱1毛钱一斤,尿素却买到了80块钱一包,而临女儿毕业的日子也越来越近,离借学费承诺的归还期限步步逼近。"现在工业科学了,肩膀却压不起了。"他说。

  最令他担忧的是,当初将女儿送去读大学,他在心里说服自己的美好愿景,似乎也越来越缥缈,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残酷现实,也让他颠覆了那个决定的意义。

  郭云明不知道,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有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到今年,大学毕业生将达413万人。毕业生比去年多20%,就业机会却少20%。

  "如果再做个选择,我不会让她读大学的。"4年来,每当受到邻居和亲友的诘问时,他总是讷于表达。

  经济的窘迫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放弃读大学的梦想,据"我国高等

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结果,农村学生在重点大学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清华大学
2000年农村学生的比例为17.6%,比1990年减少4.1个百分点;
北京大学
1999年农村学生比例为16.3%,比1991年减少2.5个百分点;而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的农村学生的比例为22.3%,比1990年减少了5.7个百分点。

  郭佳丽尽量使自己不去想毕业后的事,虽然还只有2个多月,"如果再想下去,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出事"。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