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北大男生参军引发各界热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3日 10:00   中国青年报

  同学问,战友问,朋友问,家人问,记者也问。认识的问,不认识的也问。见面时问,在网上也问。

  为了入党?可高明在大二就入党了。

  为了考学?高明本身就是北大的。

  为了在部队提干?可高明想的是尽完义务回去继续念书。

  为了就业?谁都知道,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毕业生用人单位抢着要。

  为了减免学费?高明本身就是国家“西部助学计划”的受益者,学费、生活费国家都包了。

  什么都不为?有人说:“那他有病啊?!”

  不可否认,自高明参军以来,赞赏、鼓励、理解者有之,质疑、嘲讽、不理解者也有之。

  对此,高明的回答是:当兵就是尽义务,没那么多“为什么”。

  “我有两个同班同学是韩国人,他们一毕业就回国去服兵役了。青年人为国服兵役是件很正常的事嘛。”高明对记者说。

  一个人做事有功利目的、有小目标,是正常的,是被理解和接受的。反之,没有功利目的,是为了国家、民族这样的大目标,则往往不被理解,遭受质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价值判断?

  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所副所长公方彬认为,高明参军变成了“高明现象”,高明参军引来的不解和诧异,都迫使我们去思考现象背后的精神实质,去思考由“高明现象”折射出来的社会价值取向。

  公方彬表示,这件事至少警示我们,“拥有高尚的思想境界是一种美德,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是社会对每个公民的必然要求,而今却有人视崇高者为另类,这显然不正常”。

  同时,他认为这件事也反映出“我们的有关制度还有待完善”。他告诉记者,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从法律上规定大学生要服兵役,逃避兵役不仅仅是一种耻辱,违背社会道德规范,同时还要因此受到法律制裁。

  一位长期从事青年问题调查与研究的媒体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名上世纪80年代末毕业的北大学生,她对高明的行为非常理解,对高明的选择所引起的关注和质疑也非常理解。

  她认为,从1981年北大学生喊出振奋一代青年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到今天一个北大学生说自己当兵就是尽义务,却被质疑是在“唱高调”,“出现这种反差,与这20多年来,我们社会的迅速世俗化和更多地肯定了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有关。对个人利益的肯定和重视,有积极的社会历史意义。但在时下这种社会氛围,我们特别应该给那些在个人的选择中足够重视甚至优先考虑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人以应有的荣誉和尊敬,我相信这将会成为和谐社会的一个新的需求。”

  再有两个多月,高明就要退伍回到北大校园。此时的他,还在恪守着一名导弹兵的职责,“丝毫不敢懈怠”。

  对因自己参军而引发的“高明现象”,高明称“没想到”,也不想多做评价,因为“我做的是一件我愿意做、也应该做的事”。他在一篇题为《我为何南行从戎》的文章中写道:“北大自建校之始,兴亡感与责任意识便成为一种自觉而内在的承担,这种兴亡感与责任意识促使每一位北大学子奋进。从军报国是我生命中最大的荣耀!” (记者:毕永军 陈寿富 李雪红)

[上一页] [1] [2] [3] [4]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