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士谈“毕业工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1日 10:53   人民网-江南时报

  高校人士谈“毕业工资”

  “不管这个排行榜的真实性怎么样,但把大学生的工资排顺序就与现在形势不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工处梁成副处长谈了他的看法。

  他表示,单纯比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水平很不科学,也是没有办法比较清楚,因为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受到各方面条件限制,基本工资落差很大。例如,有的学生毕业后选择服务西部或者下基层锻炼,这样的基本工资即可忽略不计了,而有的学生刚毕业就进入跨国公司或者经济发达地区,他们的工资水平第一年就可超过10万元。“我们现在不是比谁的工资高,而是比谁的贡献大!”梁成深有感触地说道。

  据高校相关人士介绍,重点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在毕业之初的工资待遇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很多毕业生在基层技术岗位处于适应环境的阶段,一般也就1000多元每个月,而很多的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毕业生由于实行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毕业后一般都能拿到2000元甚至3000元,但几年后本科毕业生的发展潜力就会逐步显现,而工资水平也是水涨船高,这个现象最能说明高校毕业生的工资比较意义不大。“拿各个高校毕业生工资水平进行排名既不科学也无意义!”高校界人士一针见血地对高校毕业生薪水排行榜进行了评价。

  据了解,由于统计上的困难因素,目前包括江苏省在内的高校并没有把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水平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内,更多的高校着眼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的提升。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的2006年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江苏高校毕业生总就业率为95.5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1个百分点。2006年,江苏共有高校毕业生287018入,比2005年增加3.6万人,增幅为14.2%。按学历层次统计,2006年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6.03%,本科就业率为95.65%,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5.43%。据介绍,2006年江苏高校毕业生协议就业率达到59%,比上年增加5个百分点;而灵活就业率较上年略降,显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有所提高。虽然2007年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数据尚未公布,但记者从一些高校了解到,今年高校就业情况总体趋势良好,很多高校的一次就业率在8月底就超过了80%。

  毕业生就业质量不容忽视

  “我能理解制作高校毕业生薪水榜的良苦用心,那就是提醒社会关注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一位教育人士提出了自己对就业工资榜的独特看法。就业指导专家指出,大学生就业质量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应该主要包括大学生的工作收入、工作地点、工作环境、专业对口和对工作的满意程度等内容.大学生就业率只能反映就业的量但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就业的质而大学生就业的质量不仅能反映就业的″优劣″、结构、层次和性质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就业的量。专家呼吁近几年各高校都在拼就业率。实际上,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就业的质量比就业率更重要。一方面要积极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另一方面还必须更加重视就业质量的理论探索在提高就业率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就业的质量。

  在一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调查研究报告中显示,毕业生对签约单位满意程度保持在83%至86%之间。大学生就业后的5年里,有三分之一人更换过工作岗位。一份国家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在毕业后最初的5年里,有三分之一的人更换过工作岗位。这种“骑驴找马”做法是把双刃剑,新岗位可能更加适合自己,也可能给职业生涯增加曲折。专家提醒广大毕业生:多数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受第一份工作的影响大,所以要尽量走好职场第一步。

  除了就业满意度外,大学毕业生起薪点也呈现下滑趋势。据统计2007年江苏省毕业生总数达35.5万人比上年的28.7万人增加24%。据一家人才市场统计有6成本科毕业生对薪酬期望值一降再降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2000元之间。这种自降薪金行为会使部分毕业生在面对稍高待遇时而辞职“择业”出现短期行为。

  对于这种变了味的“先就业后择业”现象,专家指出,“先就业后择业”本来是为应对就业形势不乐观而提出的一种积极的就业观念,但盲目地“先就业后择业”不应该成为个别高校提高就业率指标的权宜之计,也不应该成为大学毕业生为缓解就业压力而追随的潮流。毕竟,初涉职场的经历对刚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弥足珍贵,甚至会影响他们一生职业心理的稳定性与成熟度。(王琦)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