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关系暗箱操作 高额奖学金争夺撕碎大学同窗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9日 09:29   中国青年报

  “搞什么啊,这还看得下去吗?”郑宇(化名)愤然从座位上站起来,准备拂袖而去。

  他的举动让大家吃了一惊,可转而,白热化的争吵又弥散在教室里。

  这是一次奖学金评选的会议,作为北京某名牌大学的硕士生,他们正在为总额高达7万元的奖学金分配方案争论不休。由于对评选规则意见不一,这个评选会由晚上8点钟开到10点多,也没有达成任何一致的迹象。事实上,大家都认可的方案根本遥不可及。原因很简单,总有些人想要使评选规则有利于自己。

  评选会变成了一场“群殴”。郑宇说,一次奖学金评选,让有些人失去了应有的风度,而有些人则变得面目可憎。

  而这正是部分大学奖学金评选所面临的问题。高校设立奖学金原本的功能是正项的激励手段,在大多数高校不少品学兼优的学生也因此获得荣誉和经济鼓励。但,记者在某些高校采访中发现,奖学金的正面作用因为评选过程的不透明、评选标准设置的模糊而异化。这应该引起有关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

  额度加大令奖学金诱惑力猛增

  张帆(化名)1997年在湖南大学上大一的时候,获得了一等奖学金600元,当时二等奖学金300元,三等150元。但是到大四的时候,他们学校一等奖学金增至1500元,二等1000元,三等600元。而且获奖面很小,27人的班级,获奖者5人。

  但是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硕士、博士的时候,奖学金大大增加。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系周红老师是一个本科班的班主任,他们班有40人,国家助学金有3.3万元,国家奖学金有3.1万元,学校的奖学金有1.29万元,奖学金总额达到7.69万元。全班获奖学金者达17人,生均获奖金额达到4405元,最高的是国家奖学金,奖金额度8000元。

  而郑宇所在的班级,一共48人,有两个单项奖学金,奖金额度高达1.2万元。

  “奖学金多了,上心的人自然也就多了。”张帆说,她记得本科的时候,由于奖金额度不高,激励太小,也没有谁愿意下大力气去争。而且,当时奖学金评选的尺度很单一,仅仅是按照学习成绩来排名,所以奖学金评选下来丝毫没有争议。

  但现在不一样了,由于评选指标多,奖金额高,面对奖学金的心态也起了变化,郑宇说,从一次奖学金评选让他明白了一个真理,利益面前最能检验出人性。

  成了检验人性的标杆

  在这样的情况下,奖学金评比的过程中就出现不少怪现象,诸如为拿奖学金特意去献血、找渠道拉关系、出钱买版面发论文、托熟人盖假章、找老师改成绩等。

  浙江科技学院德语专业2002级一位姓林的女生当过4年的班长,主持了好几次奖学金评选。作为班长的她,要负责审核大家的申请材料,确定获奖名单。“评奖期间,我的寝室总会特别热闹,同学天天来问这问那,都希望加分。”

  “不少同学还是很在乎奖学金的,会想尽一切办法加分。”她告诉记者,班里有位女同学,在评奖学金期间知道献血加分,就赶紧去献了。但因为时间不对,不能加分。后来那个同学就闹起来了,最后还是被她拿走了一等奖学金。

  “我们班女生多,平时有些不太接触的,在评奖的时候都对我特别亲热。买夜宵啊,主动帮忙打水什么的,希望我给她们多加几分。而我要是稍有点疏忽,她们就斤斤计较。”她苦笑着说。

  为了评奖而伪造成绩等现象也不少见。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2004级一位女生说,2005年他们班评选奖学金期间,先要求由学生自己统计成绩,然后交由班干部审核。结果班上有两个女生以为班干部不会一个个审查,就进行了成绩造假,最后被审查出来了,非常羞愧。

  浙江省一所重点大学材料与

化工学院一位研二的女生表示,她有一次获得了某项特等奖学金,当时有个女生是院团委的干事,跟团委老师很熟,尽管条件完全不符合,但也拿到了LG某项特等奖学金。“在一起填写表格的时候她问:这个奖要求通过英语6级,我还没考怎么办?结果团委的老师说直接填通过就好了,没人看表格的”,“想给谁奖学金就会给谁的,根本不评选的”。

  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林永和表示,他曾经遇到过学生很多次要求改成绩或者删除课程的要求,“成绩低的想要找我改高点,不及格的就希望我把这门课程删除,有个学生为了要删掉成绩,找过我10多次,每次都苦苦哀求,死缠烂打,‘老师,我就这门课不及格,因为我生病了,不删掉我评不了奖学金’,被拒绝了还气哼哼地走了。”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