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学奖学金争夺破坏同窗友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9日 09:29 中国青年报
徐云(化名)是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2006届本科毕业生,她所在宿舍的7名同学都是全国各外国语学校保送上来的,平时同学之间竞争得就很厉害,评奖学金时宿舍气氛更是紧张得“剑拔弩张”。 “我的成绩是班里的第一名,加上我在社会工作上的一些成绩,学院里推荐我去参加学校‘十佳大学生’的评选。因为要制作自述材料,回答评委提问,我辛辛苦苦准备了很久,光材料打印就花费了两百多元。” 徐云成功进入到了最后一轮,马上就要参加在学校礼堂举办的评选大会了。没想到,就在比赛前晚,学院老师把徐云劝住了,让她退出评选。“学院老师告诉我,班里有同学反映我的一些证明材料是假的,还说我考试经常作弊。我听了就像当头被泼了一盆冷水,彻底傻了!这绝对是对我人格的侮辱啊!” 后来徐云才知道,向老师打小报告的正是同宿舍平时和她关系还不错的一位女生。“她在我面前还表现得若无其事的。我觉得好累啊,奖学金怎么就把友情打败了呢!” 郑宇所在的班级在研一评选奖学金时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有个男生已经获得了最高奖学金,但他以想提前毕业找工作多一个“硬件”为由,硬是将另外一个荣誉抢入囊中,而最终他也未能提前毕业,“从那以后,很多同学都疏远了与他的关系”。 评选体系留下的漏洞 郑宇班上的奖学金最终还是在当晚11点达成了一致,那就是,将全部的奖学金都捐赠出去,获奖者只保留荣誉头衔。这一动议通过后,火药味顿时烟消云散。各执一端的几派迅速斗志全无,每一项议程都很顺利地达成了共识。“将物质利益抽走以后,剩下的虚名是没有什么人争的,不然的话,还不知道要争到什么时候才能有个结果。” 郑宇说,后来他们班上讨论了这次评奖会,赫然发现,大家其实为著名的“囚徒理论”作了一个现实而生动的注解。而究其原因,就在于该校的奖学金评选机制有问题。 比如,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可获得加分,但是加分的幅度由刊物的层次决定,分为权威期刊、核心期刊、重点期刊、一般期刊等,而学校却没有规定他们院系那种刊物属于哪一级别。 同样,科研工作也存在争议。硕士生一般都参与导师的课题项目,参与课题项目的层次不同(如国家级、省部级等),获得的加分也不一样。 再如,由于硕士生阶段自由选课,有些同学研一就几乎将课程修完了,研二没有课程或者只有一两门,而他们的奖学金成绩评定是按照加权平均成绩的算法,即每门功课的成绩(采用百分制)乘以相应功课的学分后相加,再除以课程学分总和的方式。 所有这些分歧都成为了当晚争论的焦点,在利益的刺激下,闹得不可开交。 而当前许多大学的奖学金评选方式,也大多要从智育、德育和体育三方面考核,将学习成绩、综合测评等折合成一定的分数,得到总成绩,然后还有附加分。包括发表论文加分、参加社团活动加分、当学生干部加分、公益活动加分等。 “有些学生为了能获得奖学金,就瞄准那些评奖体系,一条一条来套,争取加分。”徐云说。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