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拯救“国粹” 还是别烦扰孩子了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1日 17:23 中国网
作者:顾希奎 《智斗》、《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等经典京剧唱段将正式进入中小学课堂。记者昨天从市教委获悉,教育部今年将在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试点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北京作为参与试点的地区,从新学期起将在20所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2月21日《京华时报》)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几乎各地都有各地的地方戏,如河北的河北梆子、山东的吕剧、河南的豫剧、安徽的黄梅戏、湖南的花鼓戏、广东的粤剧等等,种类十分繁多。京剧,是众多艺术中的瑰宝,是我们的国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观众群以及观众的欣赏口味都有了不同的变化。继之而来,京剧的舞台越来越狭窄,京剧的观众越来越稀少,京剧呈现日趋衰落之势。在这种情况下,理应大力提倡传承和弘扬之。然而,在中小学开设京剧课,亦或在音乐课中增加京剧内容,把这样厚重的历史重担强压在中小学生肩上,显然是有些欠妥。 京剧,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内涵深厚,曲牌众多,不是轻易就能学得好的。不要说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就是一辈子,也很少有人敢说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仅仅靠几节音乐课就想学好(甚至皮毛)谈何容易!况且,中小学,音乐课很少,一般是每周一节。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有的学校甚至连一节也很难保证。除非音乐课也像文化课一样记入高考总分,否则,音乐课一般都要被挤压掉。更为关键的是,如今的中小学生大都是歌迷、球迷,鲜有戏迷。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人,是看着、听着《红灯记》《杜鹃山》《红色娘子军》长大的,对京剧还有点了解,还知道个什么“西皮”“流水”“二黄”,对京剧还略有点兴趣。可现在这些中小学生,他们满眼、满耳都是贝克汉姆、姚明、周杰伦,而很少有人知道梅兰芳,更不用说于奎志。 既然,大大“缩水”的音乐课、丝毫不感兴趣的“瞌睡虫”难以与我们的美好愿望拧成一股绳,传承和弘扬京剧的大任,我们还是别烦扰孩子们了吧。与其这样,还不如把如此厚重的任务交给人家那些京剧世家、音乐学院和戏剧学院为好。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