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四川大学生村官70%流失率背后的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8日 09:37   中国青年报

  核心提示>>>

  ●大学生村干部上升到国家人才战略,从今年起,全国将在5年时间里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2007年,我省启动“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干部”计划,去年9月30日,全省首批6000名大学生村干部正式上岗。

  ●最近半年时间,除了少数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外,留下来的大学生村干部在98%以上。

  ●从“象牙塔”到田间地头,大学生村干部文化水平高,思路开通,组织协调能力强的优势渐渐显露。

  3月28日,简阳市贾家镇健康村团支部书记邓锦受邀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村官”论坛。一周前,她获悉一个好消息:大学生村干部上升到国家人才战略,从今年起,全国将在5年时间里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去年8月,原本已在成都市龙泉驿区一所学校找到工作的邓锦,听说全省范围内要招募大学生“村官”的消息。这个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女孩思量了一晚:“我来自农村,应该用学到的知识回报家乡。”第二天,她报名参加了大学生“村官”考试。

  在那个一年中最火热的月份,数万名高校毕业生和邓锦作出了共同的选择:按照全省“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干部”计划,2007年首批选聘6000名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经过笔试、面试,去年9月30日,全省首批6000名大学生村干部正式上岗。今年,全省计划再选聘12000名。

  这些大学生“村官”,正成为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新军”。  

  尴尬

  70%的高流失率背后

  “要发挥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作用,前提条件是必须让他们留得住。”省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大学生村干部,对四川来说并不新鲜。

  从1999年到2007年7月,全省通过志愿者服务、下派等形式先后选派了8600多名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然而,截至2007年7月,仍在村(社区)工作的不足3000人,流失率高达70%以上。特别是条件较艰苦的地区,几乎留不住人。

  对此,一个普遍的看法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中是迫于找工作难的压力,力图通过应聘村干部寻找就业出路,但到了条件艰苦的农村后才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落差巨大。

  “要发挥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作用,前提条件是必须让他们留得住。”省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在2007年启动“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干部”计划前,省委组织部进行了广泛调研,并对原因进行了分析:一是一些地方对选聘工作重视不够。二是经济待遇偏低。第三,教育培养不够,重选拔、轻管理。第四,政治激励不到位。

  四个原因中,又以经济待遇偏低为最。各地自行选聘的大学生每人月工资仅有400元至600元,普遍低于当前平均工资水平。

  “我虽然很喜欢社区工作,但靠这点钱,连养活自己都不够,买一双20元的鞋子,也要下很大决心。”曾在成都某社区工作的大学生王海滨说。在呆了两个多月后,为生活所迫,他只有选择离开。

  在讨论选聘方案时,有关部门产生了激烈争论。争论焦点是,大学生村干部是什么身份,到底算志愿者行动还是算一种工作?如果算志愿者,给予一定补贴即可;而算一种工作,则需给予与其劳动相符的报酬。

  争论的结果,是后一种意见得到了认同。这也在“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干部”方案中得到体现:大学生村干部待遇分别为研究生每月补助1500元、本科生1100元、专科生900元(民族地区分别增加200元),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照乡镇(街道)事业单位干部标准执行。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