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灾害心理学博士呼吁给灾区孩子们希望(图)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9日 15:04 新浪教育
专访中国首位灾害心理学博士董惠娟
唐山大地震发生时,董惠娟只有15 岁。那场灾难夺走了她的父母兄嫂。劫后余生的她,后来选择了灾后心理干预作为研究方向,成为这个专业的中国第一位博士。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这位年近五旬的心理学家第一时间赶到灾区, 并接受了《外滩画报》专访。 文/李卉 “孩子们,你们都在扒什么?” 5月15日,董惠娟一来到地震灾区,就发现很多小孩都在废墟里去扒东西。 “书包!”孩子们的回答让她差点落泪。她意识到:“开学复课,就是对孩子们最好的心理抚慰——人是需要归宿感的。” 21日,第一所抗震希望小学在绵竹复课,第一堂课是董惠娟上的心理疏导。 “孩子们,请和我一起深深地呼气。先让气流传遍全身,再顺着指尖流出去。”接着,董惠娟还让大家一起举起双手,大声鼓掌。 “孩子们需要这种方式,把自己释放出来。小小年纪,他们承受的太多了。”她低声对记者说。 灾后一月是心理疗伤的最好时机 董惠娟印象最深的一个孩子,是10岁男孩姜卫(化名)。 “他是个孤儿。我第一见到他时,小家伙正在不停地哭。无论周围大人怎么哄,他谁都不理。”董惠娟发现,姜卫呼吸急促、浑身抽搐,看起来筋疲力尽。 董惠娟走上前去,两手轻轻抚摩孩子,接着把他慢慢抱到草地上,用头罩盖住他的眼睛。 “想象一下,我们要去湖边玩啦。”她用轻柔的语调安慰道。渐渐地,孩子睡去了。“等到我再见到他的时候,小姜卫已经会笑了。” “这种方法属于专业心理治疗中的催眠。我最反对在心理治疗中用药。”董惠娟说。 和她一起赶赴灾区的还有唐山心理学专家组的14名专家。领队程淑英医生介绍,他们做得最多的还是心理疏导。 程淑英见到一个年轻的母亲,12 岁儿子的遇难使她十分难过,连续几天米水不沾牙。“她一直说要和孩子一起走。” 夜晚来临,在尸体成堆的废墟旁,其他人纷纷离去,只有这位母亲不走。她说:“我的孩子又没死。” “我们要做的是让她承认现实。”程淑英过去抱着她,一句话也不说。过了很久,年轻的妈妈清醒了。 “我告诉她,你自己也有妈妈啊。”那位母亲听了,缓缓地点了点头。 “由于遭遇不同,每个孩子的反应也不一样:有的冷漠不理人、有的会突然激动起来乱砸东西。”董惠娟说。 碰到这些情况,她会和志愿者一起发糖果给小朋友们,然后用轻柔的语调向他们描绘美好未来:“想象一下,自己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最关键的是要给孩子们一个希望。”董惠娟说。在小朋友想象时,她给他们作轻度催眠。“让孩子们好好睡一觉很重要。我们给40 多个灾区孩子进行了催眠,大多数是孤儿。”她还会和孩子们一起作集体游戏。在她看来,灾后一个月是抚慰受伤心灵的最好时机。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