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也是心理治疗重点人群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9日 15:04   新浪教育

  军人也是心理治疗重点人群

  除了学校和幼儿园,董惠娟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部队。“军人也是心理治疗重点人群。”她说。这几天,董惠娟一直跟着河南消防总队和一些武警战士。“有的武警战士20岁都不到,整天要抬尸体,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由于连续作战,尤其在救援后期,各种碎尸的惨状常常让一些战士无法入睡。“有个战士告诉我,无论他走到哪里、吃什么东西,都觉得有很浓很重的尸臭。”很多人一到深夜,脑海里就不停闪回惨象。

  “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董惠娟说,“在现场,你会很容易觉得,一个人就这么没了。这样惨烈的场景,对谁的打击都是巨大的。”

  董惠娟建议实行轮换制,“国家地震救援队的做法很专业。他们一周轮换一次人员,这样能让救援人员在心理上有个舒缓。如果人手紧张,半个月轮换一次也行。”

  董惠娟为战士们作的是“脱敏”训练。“这个心理训练的意思是,我承认我自己受到了伤害,但我可以象蜕皮一样把它脱掉。这样可以避免有人受到长时间的心理伤害而不自知,最后造成创伤性应急障碍。””她说。

  为了鼓舞孩子,董惠娟曾在课堂上带领700名灾区学生用尽全身力气大喊三声:“坚强、坚强、坚强。”因为“孩子们感受的恐惧,应该用呐喊声来击碎”。

  这种恐惧感对董惠娟来说并不陌生。2004年12月30日,她曾为一对4天前刚从印度洋海啸中脱险的新婚夫妇作心理干预。“当时他们的眼里充满了恐惧。”

  “人活着就是要充满希望,”董惠娟和小两口一起憧憬未来的幸福生活,最终使他们恢复了平静。

  灾害心理学在国外也属新兴学科,大概发轫于1970年代;而中国1990年代才起步,学科水平较弱。

  作为全国第一位灾害心理学女博士,董惠娟钻研异常刻苦。2004年印度洋海啸发生后第四天,她就在中国几个城市分别与32名海啸受灾者进行晤谈,面对面对他们实施心理救助,同时也收集了大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灾害造成的心理伤害及其救助措施。

  董惠娟发现,唐山大地震虽然已事隔多年,但很多人心中的创伤仍未愈合。这类创伤会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应激障碍,其主要症状有:病理性重现、梦魇连连、持续性警觉性增高和回避,以及对创伤经历的选择性遗忘,对未来失去信心。

  “建立、健全灾后心理卫生救援制度,是作好灾后心理救助的根本。”董惠娟这样告诉记者。

  本文选自外滩画报的博客,点击可 查看博客原文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