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把脉心理咨询业 急需行业规范(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2日 15:06   北京日报

灾后把脉心理咨询业急需行业规范(组图)
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区的小朋友正在进行心理康复游戏。

灾后把脉心理咨询业急需行业规范(组图)
把撕碎的纸片和草屑扔向空中,可以减少孩子们的心理阴影。

  “抱歉,我刚才在飞机上,所以没开手机。”5月26日晚上10时,韩三奇,这位北京心理咨询师抵达千里之外的四川成都。

  与他同步,数以万计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咨询师们正在向震后灾区集结。与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相比,他们所要面对的问题毫不逊色——这是一场抢救心灵的战役。

  心理咨询师,这个肇始于2001年的职业类型,虽然一再被赋予“朝阳产业”的名头,却似乎始终游离于大众观念之外。而在这次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之后,心理咨询师似乎在一夜之间便广受社会关注。

  然而,在看似欣欣向荣的行业背后,问题却层出不穷:职业分类的不明确,使心理咨询与精神医学混为一谈;高级心理咨询师匮乏,低层次培训遍地开花,使得行业处于低层人才过剩而高层人才空白的矛盾中;行业标准和质量督导体系的缺乏,使咨询师的质量不过关……这所有的问题不但使寻求心理帮助的消费者在此门前徘徊、犹豫,同时更对行业自身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

  “心理治疗不是精神病治疗”

  作为国内首批心理咨询师之一,韩三奇见证了这个行业从无到有的全过程。

  “中文系学生的很多作业都是写文艺评论,因此很早会接触弗洛伊德、荣格等心理大师对于心理学的分析,这些都让我非常着迷。”虽然韩三奇在上大学时便对心理咨询产业产生了浓厚兴趣,但当时我国的心理咨询产业并未市场化,对于一个大学毕业生而言,以心理咨询为业养家糊口几乎是“天方夜谭”。

  2001年4月,劳动部正式推出《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并将心理咨询师列入《中国职业大典》。2002年7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和劳动部共同开始了心理咨询业的正规国家级职业资格认证工作,这也意味着,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在国内首次有了自己的“名分”。

  已经做了十年教师,却一直念念不忘心理咨询业的韩三奇感到,“机会来了”。

  在参加了脱产面授试点班的心理咨询师认证培训并通过考试之后,韩三奇终于获得中国首批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当时全国只有30多个人获得了职业资格,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我很骄傲。”如今,韩三奇拥有了自己的“三奇心理咨询”公司,已经做过超过3000人次的个体心理咨询,以及近百场企业团体心理培训讲座。

  而在这几年中,心理咨询业已经像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类似韩三奇这样的“个体户”式心理咨询师仅仅是心理咨询产业中的一小部分。目前,我国心理咨询产业主要包括医院心理科、学校咨询室、心理咨询企业等三个类型。

  尽管服务对象不同,在处理大部分咨询案例时,心理咨询师们的工作方式却基本一致。目前在个体心理咨询中,最常见是自我成长中的社交障碍、情感困扰、职业发展等,而在团体心理咨询中,压力应对、情绪管理和沟通技巧是最受关注的几个类型。

  “心理咨询师对于来访者的帮助,是使他发现自己有能力解决面对的困扰。”韩三奇表示,自己经常遇到一些被误解的情况。比如很多人误把心理咨询与精神病治疗混淆起来,认为做心理咨询就是心理有疾病。这一观念让不少人对心理治疗望而却步。“其实心理咨询是为正常人服务的。”

  据韩三奇介绍,没有把精神医学和心理咨询区分开,是国人对这个行业最普遍的误读。事实上,精神医学和心理咨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又不等同。精神医学主要针对的对象是那些由于心理问题和疾病造成了大脑器官器质上出现问题的人,更多的是用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心理治疗只是辅助作用。而心理咨询师本质上不是医生,只是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是没有处方权的。如果心理咨询师一旦发现患者在精神器质上出现了疾病,就应该立即将他转给精神科医生。

  2

  和“金领”相去甚远

  在影视剧中,心理咨询师大多有着豪华的办公场所、丰厚的收入和不俗的谈吐,给人以“金领”的感觉。

  不过在现实中,国内心理咨询师的从业空间与影视还有很大分别。“租一间商住两用房,几个合伙人在里面忙,专家大多是挂个名字,或者做兼职。这种规模和传说中的‘金领’生活,完全是两码事。”一位网友在论坛上诉说着对于心理咨询行业的看法。

  这个网友的评论,从很大程度上的确是心理咨询业的现状。在北京,社会机构中的心理咨询师月收入一般在2500元左右,与人们设想中的“金领”生活相去甚远。

  “目前心理咨询师在我国官方职业分类中属‘技师’类别,类同于按摩师、理发师等。”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王登峰表示,与心理咨询师应有的知识程度而论,“技师”的认定级别显然有点低了。

  在2001年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出台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中规定,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者,在相关的培训机构培训达到720学时(相当于全日制高校一学期的课时量),并通过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统一考试的可以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员。在取得心理咨询员证书后,连续从事该行业5年,再经520标准学时培训,考试合格后,可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或者如已有医学、教育学、心理学大专文凭或者其它专业的本科文凭,经正规培训520小时并通过国家统一考试也可成为心理咨询师。

  目前,心理咨询师按照能力可分为3类。第一类的心理咨询师首先要具备专业的学术理论和实践能力,此外还需要至少1年的临床实践,才能及时应对各种复杂的问题。

  第二类心理咨询师主要针对一般性的心理咨询,通常心理咨询辅导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就能胜任;而第三类则更为宽泛,比如进行一些广泛的心理辅导、帮助别人调节情绪等。

  “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第二、三类的咨询师人数很多,但第一类的凤毛麟角。”王登峰表示,尽管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已经出台,但缺乏细分,心理咨询师能力的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

  考试门槛低、培训也不规范。一边是尚未细分的心理咨询市场,一边是越来越多的人看好心理咨询这块“肥肉”。很多咨询机构共同的特点是,一边做心理咨询,一边办“心理咨询师”的培训班。

  咨询行业不景气,可培训部门却略能赚钱,于是就形成这样的怪现象:一个拿到心理咨询师从业证的学员开办一家咨询室,过了一年半年发现不赚钱,于是又搞到培训机构的资质,或者挂靠在某个认证部门名下开培训班。这样一来,普及型从业者短期内甚至达到饱和,但真正有资质的咨询师却并不多见。

  3

  呼吁建立督导体系

  在一家外资公司从事财务工作的张小姐一年前因为婚姻问题走进了一家心理门诊。“那次咨询令我非常失望。”张小姐回忆说,“当时心理咨询师只简单地问了我的一些近况,包括我的收入是多少,有没有孩子,对未来有什么计划等等,就告诉我最好去离婚。”自此以后,张小姐再也没做过心理咨询,也总是劝说身边的人不要去做。“我不知道怎样去判断一个心理医生的好坏。”张小姐对记者说,“听了错误的心理咨询,不就等于去看病却被大夫开错了药一样吗?”

  “心理咨询产业要想在中国有健康发展,首先是从业标准和相关知识技能培训要求都必须非常明确,而且需要来自学术、技术以及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威认证。”王登峰表示,目前心理咨询行业需要尽快出台资格认证和培训规范去约束市场。 “谁来负责、谁来批准、谁来认证,都需要学术团体和行政部门配合。”

  建立督导体系,是专家对提升心理咨询业整体水平的一个建议。它可以增进心理咨询师之间的交流和促进,起到行业评估的作用。

  “建立督导体系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给予刚刚起步的心理咨询师一个监督和提高的空间。通过督导体系,高级心理咨询师可以及时地指出年轻经验浅的心理咨询师的失误之处。”王登峰向记者解释到。

  而在韩三奇看来,督导体系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让心理咨询师自身找到一个释放的空间。“如果长期为他人做心理治疗的咨询师自己的心理得不到释放,很可能他们自己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导致无法对患者进行正常、正确的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业营业类别比较

  心理咨询企业 经营方式 收入方式

  校园心理咨询 只针对学生,很少对外服务 工资为主,较稳定

  医院心理科 比较侧重精神病方面的药物治疗 工资为主,较稳定

  社会咨询机构 主要是非药物的心理咨询 底薪+诊费,收入波动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