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评:“状元捡破烂”关涉就业歧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8日 11:10   红网

  湖北阳新县1996年高考状元王远,当年因相差2分未被填报的清华大学录取,进了中南工业大学。由于不喜欢自动化专业,他大二时休学。他因没有技术和文凭,找工作屡次碰壁。2002年3月至今,他在县城捡饮料瓶子,当上了“破烂王”。诚如有论者所云,这要怪“一考定终身”。(9月7日 中新网)

  高考状元当“破烂王”,实属是一种无奈。尽管在相当程度上是王远本身造成的,真可以哀其不幸,怒其不“成”(学业无成),但也让人想到就业歧视。

  现在招工是“各单位大门朝南开,没有文凭莫进来”。王远既没有大学文凭,又没有技术,找工作屡次碰壁是理所当然的事。假如王远有大学文凭,而没有一定的经验,或者没有姣好的容貌,就能长驱直入么?也不一定。因为一些单位的招工条件与“择婿”标准早已毫无二致。而今选择人才的余地确实大,用有位企业老板的话说:“三只脚的蛤蟆很难找,两条腿的人才有的是。”

  不是说高考状元不能当“破烂王”,而是强调要广开就业门路,不要埋没虽没有高学历,却文化基础较好,或具有“潜能”的普通人才。退一步讲,如果有文化的城市失业青年大家都去“捡破烂”,哪有这么多“破烂”可捡,岂不要在争抢中打破头?万一他们重新“失业”,生活无着,哪又咋办?其实,文凭体现的是一种学习程度和“知历”,虽然与能力有一定的联系,但有文凭不等于就有水平。当代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当初只念过一年半初中,但他凭着一股“永不满足、永不懈怠”的学习劲头,几十年来,刻苦钻研技术,连续刷新集装箱单船装卸作业效率世界记录,成为世界一流的桥吊“技术专家”,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招聘人员固然要有相应的条件,但一定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门槛不宜太高。太高了,不一定就能招到合适、满意的人才,而且会将许多无大学文凭的人才排斥在大门之外,造成人才的浪费。在实用专业人才大大缺乏的今天,搞“惟文凭”论决非是什么好事。

  当然,招工是各单位自己的事,要谁不要谁,是他们的权力。但作为上级主管部门,应该而且必须出台相应的就业规定(不是没有规定,关键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执行中往往失之于“软”),加以规范和指导。比如进一步强调既要看学历,又不要惟“文凭是举”,既要适人适位,人尽其才,又不要积压、浪费人才,倘有违规者坚决惩处不贷,等等。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教育 时评 的新闻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