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语文作文考试到底应不应诗歌除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0日 14:27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翻开各类语文试卷,在写作部分的要求中,几乎众口一词:“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对此,人们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只是,这对于诗歌来说,未免有些苦涩。号称诗国的中国,何时厚此薄彼,把诗逐出了应试的园林?

  “诗歌除外”的原因,无非有三吧:诗歌难写,不适合限时创作;评价诗歌的标准难以统一,影响阅卷;诗的应用性小,测试不出学生真正的语文能力。

  这些原因,当然不能说没有道理。却也存在鲜明的偏见。

  诗歌当然难写。清代袁枚说:“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的确,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作者几番思考琢磨,才遂心意;贾岛“推”与“敲”的故事早已成为诗坛佳话。但是诗歌的难写与不适合限时创作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因为这未免低估了真正捷才的锦心绣口,想王子安宴会上作成《滕王阁序》,何来宿构?至于说诗歌难以评阅,则未免低估了师者欣赏诗歌的能力,事实上,诗歌的好与坏,并非难以看出。又如说诗的应用性小,无须倡导写作,则更无道理,因为语文教育显然不仅是听说读写的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还包括着人文素养的提升,厚此薄彼,显然是不恰当的。

  稍一回眸数千年的考试史,诗歌从未远离过科场。唐代自然不用说了。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诗歌独领翰墨风骚,社会上下,以诗为重,遂成就了唐诗的千古风流。宋以后,科举考试以策论为主,至明清则变为更加严格的八股文。但是在策论与八股文之外,始终存在着作诗之题。诗歌仍然是衡量考生学养功底的重要凭借。决不似如今一棍子打死,不留余地。诗歌在当今的衰微是公认的了,“诗歌除外”的限制,则难免有落井下石的嫌疑,也让无数诗歌爱好者,生出今非昔比的悲凉。

  诗歌难道真可以如此漠视的么?一个社会如此拒绝诗情,未必不是件悲哀的事。从小就在学生的心中制造诗歌不可为的印象,也未必是教育的成功。我们虽然不必大力提倡诗,却也不必扼杀了学生写诗的激情。把诗还给真正的诗人,而不必人为阻挡。我们的教育应该是更通达包容的教育。

  取消“诗歌除外”的限制,呵护学生的写诗激情,是时候了。

  作者:龙凌燕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链接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