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170名教师援疆支教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0日 14:54   《北京考试报》

  北京考试报讯 记者从北京市教委了解到,自2004年北京市开始援疆工作以来,北京市已有近170名教师参加了援疆工作。

  带着干粮上课

  中关村中学英语教师张进支教的学校是新疆和田吐沙拉北京中学,紧挨着塔克拉玛干沙漠,条件极为艰苦。那里风沙很大,半个小时就得擦一次桌子,否则就会落上厚厚一层沙。学校里没有水、没有电,更没有午饭。张老师每天都要从住的地方背着水壶、带着干粮到学校上课。“我一个40多岁的人了,吃的、住的艰苦点儿没什么关系,能够给边疆那些纯朴的孩子上课,自己也很幸福,”张老师说,“这就是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吧。”

  没报纸 没电视

  北京钢院附中数学教师杨光说,一年半的援疆生活,是他一生中难忘的美好记忆。杨老师的学校在新疆和田郊区。那里生活、卫生条件极其艰苦,上厕所都不方便。消息闭塞,没有报纸看,电视里只有一个维语台。学校地处郊区,买生活用品去8公里之外。一天夜里,晚自习后将近午夜12点了,几个学生在宿舍打闹,其中一个学生的脸不小心被铁丝划破了。杨老师马上和两个学生一起在公路上拦车把学生送到了医院,等医生处理完伤口,他们回到学校时已将近凌晨4点了。

  “最难克服的是对家人的思念,”杨老师说,“走时,儿子不满4岁,想孩子晚上睡不着觉,只能打电话。”但是他无悔于自己的选择,因为“人民教师”的称号,使他对得起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

  27位老师再赴新疆

  9月5日是北交大附中英语教师李霞援疆的第9天,身在和田地区实验中学宿舍的她,睡梦中闻到了呛人的土腥味。对于月平均降土量达每平方公里124吨、全年有220天以上降土的和田地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夜晚。

  8月28日,李老师和26名援疆的北京教师一起,经过3个多小时从北京飞至乌鲁木齐,而后再转机到达目的地——新疆和田地区。李老师和13名老师一起,来到位于山脚下的和田地区实验中学,成为“顶岗支教”的老师。

  在这里,尘土仿佛随时都在飘扬,气候干燥,地上、桌子上常有擦不净的尘土,仿佛一开口就会有沙子进到嘴里。

  虽然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但在李老师和支教老师的心里,为这里的孩子带去知识,则是他们最快乐的事。

  今年,北京又有27名教师奔赴新疆。他们来自14个区县,其中男教师19位,占70.4%;女教师8位,占29.6%。中共党员13名,占48.1%。年龄最大的48岁,年龄最小的24岁,平均年龄35岁。27位援疆教师中15位有高中教学经验,他们分布于11个学科,他们中有任教近30年的老教师,也有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还有不少教师已经是第二次援疆了。(记者:郝娜 彭丹 曹金良)

点击查看新浪网教育频道与《北京考试报》共建专栏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