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教师节送礼的新闻非常火爆,各种评论也很多,其中有一个很强势的观点,教师不能接受任何礼品,一旦接受礼品,就是师德的沦丧,就是对教育形象的污损。笔者认为,不妨用“入世”的眼光认识“教师节送礼”。
何谓“入世”?“入世”是佛教概念,讲求通过入世修行,教化大众以求正果。谈到教师收礼,任何一位有责任感的教师都不想让礼品降低为人师表的形象,但当前社会的“送礼文化”已到了无缝不入的地步,亲朋好友、红白喜事、礼尚往来越来越多,送礼成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构成,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感情代言人”。在很多家长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用礼品轰炸老师的时候,一味批评教师“收受礼品就是腐败”、“就是道德沦丧”似乎有点不近人情、强人所难了。如果一概不收,就会被认为“太死板”、“思想太陈旧”、“脑子有毛病”、“傻子”等。保持了洁身自好的教师反而成为社会“另类”。你说,教师是不是很委屈?
这就需要我们用“入世”的眼光理解教师节的“礼品文化”。作为饱食人间烟火的教师,要想彻底和礼品文化绝缘,很难。这就需要家长、教师充分把握好礼品的“度”,只要不是赤裸裸的物欲轰炸,不是贵重奢侈的礼品,不是动机不纯的相互利用,而是发自内心的心情表达,节日问候的嘘寒问暖,教师就不要绝情地拒绝,比如一束鲜花,一张贺卡,一本书籍,一顿便饭,既能表达师生间的纯洁友谊,又能交流感情,这不应该被妖魔化。
可有些家长就是喜欢赤裸裸的金钱轰炸,这就需要教师学会拒绝。
笔者绝非在倡导教师收礼,只是说,在整个社会都非常物欲、物化的今天,惟独要求教师超越社会,超越世俗,与礼品完全绝缘并不现实。对于礼品文化,我们应该摆脱传统定位,在一定尺度之上的礼尚往来,也不能认为是有损师德。因为我们毕竟是一个礼仪之邦,而不是西方国家那种干巴巴的人际关系。脱离了这个文化背景,也是不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