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当家许智宏:这10年北大发展最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5日 23:47   京华时报
老当家许智宏:这10年北大发展最好
许智宏在建校110周年大会时讲话。(资料图片)

  昨天下午,66岁的许智宏告别北大校长的职务,正式退休。这位一天只能睡6个小时,一直在说做中国校长“太累”的老人终于可以卸下重担,好好休息一下。这位永远脸挂笑容、不会疾言厉色的亲切老人,在他上任的9年时间里,给北大的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

  这一周来,许智宏基本走遍了北大每个教学和行政部门,和老师学生依依道别。在学校的BBS和校园里,到处可以看见和听到学生们向他们心中的“许爷爷”感谢的留言和声音。

  -赴任

  初到北大时一头雾水

  “当时回到母校工作,我凭的是一种激情,一种对母校的感情。”从中科院副院长到北大校长,许智宏需要完成角色的转换,“在中科院,毕竟只是当副手,大树底下好乘凉。但到了北大,我就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就是学校的第一责任人了。”而且因为北大的特殊地位,往往使北大校长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许智宏真正意识到了“北大无小事”。

  到北大的第一个学期,他用“一头雾水”来形容。当时北大刚刚经过百年校庆,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但是学校土地面积紧张、教学楼破旧、学生住宿条件差,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许智宏走访了学校的各个机构,特别是看见学生宿舍的时候,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和我当年读大学时简直差不多,东西还是那么多、那么挤。再去教室、餐厅走走,也都很破旧,我们文科的许多教师连办公室都没有。”这一切,让刚刚上任的许智宏意识到,北大需要改革。

  -变革

  改革从元培计划开始

  元培计划的酝酿是从1999年开始的,那时候北大启动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计划,明确了本科教育的任务是进行基础教育。经过两年的准备,北大于2001年正式推出元培计划,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在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

  从试点到如今,元培班已经走过了8年历史。从最开始只招收了80名学生,到了2007年时升级成元培学院,目前已经招生218人。“刚开始的时候,国内很少有学校那样做,我们可以说是一个开拓者。如今,几乎每个月都有其他院校来元培学习,希望能借用这样的体制。”元培学院副院长卢晓东说,许智宏从元培计划一提出就非常支持,并一直推动元培的发展,不仅有时间就会来参加元培学院的毕业典礼,还常常直接找元培学生了解情况。

  许智宏在离任前,到教务部告别时还特别叮嘱要继续发展元培,希望能循序渐进地继续把改革进行下去。

  -基建

  亲自拍板促成新楼建设

  北大校园9年来最直观的变化,就是盖起了许多新楼。理科楼群、大讲堂、新国关、政管、法学、光华等新教学楼和宿舍楼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校园中,其他被保留的老楼也全部得到了翻新。

  在北大基建部部长莫元彬的记忆里,至少有三栋楼,如果没有许智宏的一手推动,是很难建成的。2004年,为了从美国引进著名数学家田刚,需要在未名湖北建立一个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可是由于涉及到文物保护区的问题,项目迟迟得不到批复。许智宏得知后两次出面给国务委员陈至立写信,然后通过国家文物局,获得了特批。

  目前刚刚建成的天体物理研究所也得益于许智宏的拍板,“当时那里是一个专家招待所,如果改建,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安置那些专家。”幸好许智宏出面,顶住了反对意见,做出协调方案。

  第三个楼就是因为资金以及搬迁等问题拖延了4年的工学院楼。北大工学院是新建立的学院,由于没有独立的工学院楼,老师和学生一直在其他学院“打游击”,但许智宏指出要发展综合性大学,必须要着力打造工科,在他的统筹下,工学院楼即将竣工。

  许智宏最为关心的学生宿舍问题,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仅2002年到2007年间,学生宿舍用房完成总计为14.43万平方米。“另外,北大在昌平的那块地,也是许校长多次与当地政府商量,尽量为学校多争取的。”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