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如何实现“儿童优先发展?”4月18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北京大学民办教育研究所联合新浪网等多家机构共同举办的“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系列研讨会第四场成功举办。儿童优先发展的这样一个概念是我们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当中的一个核心词,而且是我们今天在为国家教育改革中长期发展纲要建言献策当中一个重要的问题,这次中长期发展纲要制订过程当中,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在征求意见还是在网上进行各方面的交流过程当中,都可以看到学前教育是大家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里面有两层含义,第一它体现我们公众的参与,公众的意识,公民意识的觉醒。第二,它体现了,表现出我们大家对幼儿教育,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同时客观也反应了学前教育在我们今天发展当中一些问题和我们需要探讨的一些思路。
以下是河北省原教育厅副厅长,河北省教育厅巡视员韩清林的精彩发言实录:
韩清林:感谢高老师给这么一个发言交流的机会,我今天发言的题目就是中国学前教育必须坚持普及与平等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政策,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题目,这是我深刻的感受,自己有八个月的时间参加国家规划纲要的调研和文本起草工作,深深的感觉到中国的学前教育发展出了问题,但是发展是个现象,根源不在发展而在平等,正是由于在平等上出了重大的问题,出了重大的偏差,才导致了中国学前教育在发展上遭受了严重的挫折。而且平等问题如果解决不了,不管制订多么好的规划也实现不了,这是我个人一个观点,但是我们可以从过去三十年来的历程来看,这个道理是不言自明的。学前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要实现目标必须实施普及与平等一体化发展战略和政策。第一个题目就是以学前教育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普及与公平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学前教育它是终生教育的起点,起始阶段,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受教育权是儿童发展的中国内容,儿童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幼儿期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特殊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发生的终生发展的关键期,学前教育基础性,普及性和难以补偿性的特点。另外幼儿教育他的提高,教育质量和基础性保障,学前教育是各个阶段中投入最高的阶段。因此,从学前教育的本质,本质要求上来看,必须实现平等,从儿童的权利平等上来说,也必须实现平等,发展和平等两者缺一不可。
第二个观点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历程表明,普及与公平缺一不可,中国的学前教育它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福利制度之上的,而福利制度它的基础就是公平。因此中国的学前教育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它的基础就是建立在公平之上的。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学前教育可以说经历了快速发展,波动性发展和下滑后的恢复性发展,三个发展阶段,三十年来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历程说明了一个道理,在中国公平与普及是发展学前教育的两个基石,什么时候公平得到保障,普及进程就会加快,什么时候公平受到损害,普及进程就会减缓,甚至出现滑坡。公平与普及互为因果,互为条件,没有公平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普及,没有普及也就没有真正的公平,在推进公平中实现普及,在加快普及中促进公平。第一个阶段,是从78年到89年,这一个阶段是全国幼儿教育快速发展阶段,城乡幼儿教育持续快速发展,这一个时期,国家为发展幼儿教育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伴随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农村集资办学热潮,农村义务教育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奠定了中国农村教育,学前教育公平的制度基础。
第二个阶段从90年到99年,幼儿教育波动性发展的阶段,这个时期虽然受到了国有企业改革,就整体上来看,这个时期公平的基础没有受到根本的动摇,因此这个时期学前教育一直在高位运行,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第三个阶段是2000年到2007年,是缓慢性的恢复增长,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的因素主要四个分析,第一个是农村税费改革,第二个席卷全国的改制风潮,第三个是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第四个是国家正式提出了以国务院办公厅的文件,正式确定以社会力量办学体制政策,在国家和地方缺乏政策支持保护的情况下,全国的幼儿教育呈现出了全面的滑坡局面。从99年的18万所减少到11万所,到03年,全国幼儿教育在校幼儿跌到谷底。2004年开始回升,到07年没有恢复到1999年的学前一年教育的水平。这个时期中国婴儿教育的公平受到冲击,把幼儿教育完全推向市场,幼儿教育失去政府的保护,呈现大幅度滑坡局面,倒退到1993年的水平,真正倒退了十年,中国学前三年教育,尽管国家在2007年,就是国务院03年发的文件中,明确提出07年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55%,但是事实仅仅达到了44.6%,比预定目标低了10个多百分点,国家国务院批准了十一五国家的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又提出2010年,实现55%,按照目前发展速度来看,到2010年实现55%的目标不可能,国家两次制订达到55%的目标,两次绝对达不到。 为什么?
如果我们目前的政策不做大的调整,教育公平的制度基础得不到恢复,到2020年再制订几个计划也实现不了。目前现状是农村差城市乱,地位不确定,法制不健全,政策出偏差,目标不明确,经费无保障,师资不稳定,城市幼儿园严重两极分化,高收费幼儿园已经成为暴利行业。唯独把学前教育推向产业化的泥潭,只要忽视学前教育的公平,以社会力量办学的制订政策,普及目标就难以实现。
第三点,要加快普及,必须首先推进公平,第一,以实行公办为主体,已经成为国际学前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即使有些以私利为主的国家,也是靠国家财政支持,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表明,坚持学前教育的公平是加快普及,实现普及的政策前提。第二点是加大幼儿教育公共经费投入是保障公平和加快普及的基本保障,保证公平首先国家财政,财政经费要予以保障。从世界各国来看,大多数发达国家,幼儿教育公共财政投入与私人投入之比已经超过了4:1,具体数据。关于幼儿教育经费在公共经费比例,多数国家达到8%,6%,7%,我们只仅仅占到1.2%,1.3%,而且这多年来是下滑的格局。我做了三十年来的中国幼儿教育投入的分析,凡是一个非常显性的规定,凡是国家投入增长阶段,幼儿教育普及率是提高的,凡是国家投入减少的时候,学前教育普及率明显下降,国家投入和幼儿教育的普及率有高度相关性。
全国来看,有很发达的省,它的幼儿教育经费仅占教育总投入多少,百分之二点多,百分之四点多,百分之五点多。从第三个情况来看,对幼儿教育实行免费,进行政府补贴,或者纳入义务教育正在成为一个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提供学前一年免费教育的澳大利亚,奥地利,韩国和美国,提供两年的爱尔兰,荷兰,三年以上的国家比利时,法国等等,第四点就是我国学前教育不公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学前教育不公平的程度加重的表现之一,一是公办园逐年减少,民办园逐渐增加,从93年到2007年,全国国有企事业单位办园由10.2万所减少5063所,国有公办园几乎全部没有了,7.76万所减少1.97万所,大家想想,18万所公办园最后只剩下不到两万所,而民办园由1.7万所增加7.76万所,从2000年到2007年,学前教育不公平表现第二是把学前教育推向市场,推向产业化,这里面非常明显就是北京市的,北京市01年制订学前教育条例,明确规定以社会力量办学为主题,而且规定学前教育机构收费实行成本核算制度。大家看看北京市的,据教育部统计,05年城市小学招收中接受学前教育的比例全国为93%,而北京市仅仅为84.14%,北京市城市小学生中接受学前教育的比例全国倒数第四位,次于西藏,青海,新疆。到06年,又进一步倒退,北京市的小学生中接受学前教育比例降到81%,全国倒数第三位,继西藏和青海之后,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有将近20%的小学生没有接受学前教育,什么原因?就是他第一个在全国立法实行成本收费,学前教育不公平程度增加的表现之三是城市的高收费和乱收费这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第五点背离了公行原则,我们在90年代的时候,80年代中国的学前教育入园率是高于世界最水平的,但是到04年,中国的学前教育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世界平均水平37%,中国是36%。而且低于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连巴基斯坦都有45%,而中国只有36%。
第四点,从学前教育三年教育重点和难点看,在农村,而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不坚持公平,公平优先就难以实现。据统计分析,06年在园幼儿农村是76.2%,城市23.8%,农村还是主体,城乡差距拉大的问题非常突出。主因在哪,主要原因在农村。第四点提高中国学前三年的增长点主要在农村,根据测算,到2020年,我们到底达到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测算看,要到2020年实现这个目标重增加1800万在园幼儿,农村贡献率在92.24%,也就是说到2020年,我们实际普及学前三年教育93%增长率是在农村,而在农村,如果我们没有推行,到2050年这个政策也普及不了。
第五点,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必须推进学前教育公平为前提,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办机构为主,以公办教师为主,没有农村学前教育公平,不大幅度增加财政收入,师资投入,以现行社会力量办学主体的政策,到2020年绝对普及不了中国的学前三年教育。一个把普及和公平摆在国家政策的同等的位置上,单抓普及,中国的学前教育普及不了,必须坚持公平优先,特别是从财政保证体系。必须进一步的完善体制,落实各级政府的责任,必须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建立政府办学为主题,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义务教学体制,民办幼儿园要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提供选择,建立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参与家庭合理分担的幼儿教育投入体制。要逐步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保障的稳定的高素质幼儿教师队伍。以上发言如果有错误,完全由个人负责,谢谢大家。
韩清林:根据人口变化和目前的教师编制,2007年和2000年相比,小学教师全国空编35万,另外超编,小学教师超编2007年小学教师按照国家的标准,超编了110万,两个数据加在一起就145万,如果用这个老师数去发展学前教育,全部普及都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