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版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不见了,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记念刘和珍君》3篇。刚刚结束的第四届鲁迅论坛上,来自全国的学者和中学语文老师一起,就新时代如何读鲁迅作品再度展开了探讨。
中学课本删减鲁迅作品,也引起了网友们的争议。不少网友认为,难教不应该成为删减鲁迅作品的理由。
鲁迅作品,代表一个时代一种精神
【网友说事】
kuangfeigou:我(1968年生)高中时就喜欢鲁迅,除了课堂上学他的课文,课下还看了他的全集,他用简练的文字表达出深刻的内涵,尤其是对中国人人性的概括特别准确,真的让人叫绝,把他的文章从课本上拿掉,我觉得是一种悲哀。
【七嘴八舌】
大能猫:我觉得鲁迅写的东西特别好!从思想、文字上来看,确实有点晦涩,但不能因为这个就删掉。鲁迅的作品代表了一个时代,语言文字运用很精妙,立意高远。删掉是舍本逐末,因噎废食。
妻管严:鲁迅的作品是当时社会真实的写照,他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河畔的风:中学的周恩来知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在的孩子怎么会连鲁迅都不懂呢?照着这个思路下去,我们是不是该把古文都删去不学?学生说难懂,是老师教得不好。我们需要做的,不是从课本上删去鲁迅的文章,而是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提高。
缘分林子:民族文化需要灌输给每一个人,成为一种潜意识,对于中学生、小学生而言,学习先辈思想精华凝结——文章,无疑是了解民族文化、接受民族传统的一种好方法。我们称鲁迅精神是“脊梁精神”,一个人没有脊梁就不会“立人”,一个民族、国家同样不可缺少这种“脊梁”精神。
不易读懂,放到大学阅读更合适
【网友说事】
Qing:鲁迅的文章,作为一个成年人是可以理解的,并且可以从中寻找到很多的精神食粮。但对一个没有走入社会的初中生或者高中生而言,他们很难真正读懂。我也是在上大学以后才慢慢喜欢上、并且越来越喜欢鲁迅文章的。我觉得中学生简单了解鲁迅即可,很多文章可作为课外推荐阅读文章。
【网友跟帖】
姒冰:曾经花费一个月的时间,走马观花地阅读了一遍《鲁迅全集》。我觉得要消化这些东西,没有一定的人生经历和知识储备是很难的。
金格李:最有印象的就是“金黄的圆月”、人血馒头、孔乙己的茴香豆。不过在年纪尚小时,真是不好理解鲁迅的文章。
河:许多学生即使学了鲁迅的文章,也是一知半解,还不如拿出时间来多学习点有利于今天发展的东西。尝试改革一下,未必是件坏事。
好蛋王树:鲁迅的作品应该放到大学里面才能更好地学习,更好地领会其中的含义。一个中学生能读懂才怪,没有思想深度,读了也是白搭!
身为教师,讲授鲁迅作品很有“难度”
【原帖摘录】
发帖人:玉米田的守望者
每次遇到课本中出现鲁迅的文章,我都有一种如临大敌的感觉。鲁迅的文章太涩太深,并且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过于密切的关系。鲁迅是一个时代的文学大师,他创造的小说人物形象对现代文学影响甚远。我想,在分析鲁迅作品时,不妨把他的作品读得“薄”一点,如此,会更适合初中学生的口味。
【网友跟帖】
紫瀑悬溟:本人即语文教师,深感教授鲁迅作品的难度,也深感鲁迅作品的非同寻常的价值,无论是深刻的思想,正义的愤懑,还是玩味不尽的语言表述。在任何一篇小说,任何一篇杂文中,都有说不尽的东西。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深刻理解。
草原的狼:为什么高中生仍然“读不懂”鲁迅的作品?是因为他们已不再追求深刻的思想、高尚正直的情感和耐人寻味的语言。如果语文教师能像本人曾经的老师那样,有背诵全文讲授的研读功夫,学生不仅会“喜欢”,而且会终生铭记,会痴迷于鲁迅。
nihao9919:单独摘出一句话,非要解释暗指什么;一个标点,非得说明为什么这么用……如果所有的文章都这样教、这样学,需要删减的不只是鲁迅的文章,而是所有的文章。难懂不应成为删减的理由,需要反思的是中学的教学方式。
许多篇目的选择和教法值得商榷
【学者观点】
中国教育学会顾明远会长感叹:还是现在教育的出发点出现问题,很多老师一上鲁迅的课,就开始介绍鲁迅的战斗精神,要孩子们攻克学习堡垒,让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
原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王铁仙教授多年来一直参与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他疾呼“中学语文教材绝不能没有鲁迅作品。”
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委员周令飞表示:目前,鲁迅选入中小学的文章多达20篇以上,堪称被教科书引用作品最多的作家之一,但许多篇目的选择和教法值得商榷。
本报记者 李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