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江苏省教育厅昨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考核办法,明确了绩效考核会和师德挂钩,但绝对不与升学率挂钩。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教职工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省教育厅规定,绩效考核要充分听取学生家长的评价。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绩效考核实施办法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9月8日《扬子晚报》)
江苏省教育厅将绩效考核和师德挂钩,原本是一件好事。因为教师乃教书育人者,而作为一名教书育人者,其个人道德自然是最为重要。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没有师德的教育者,根本不应该成为教师,也不可能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和义务。可江苏省教育厅出台的这一好事,为何引来的不是众人的一致好评却是非议呢?
一个人的道德,既可以让大家看得见,也可以让大家看不见。看得见的是在大家眼皮底下,看不见的则是躲在了阴影中。师德毕竟不同于其他,可以明明白白的写在纸上,可以通过具体的数据进行统计。她更无法像萝卜白菜一样,能拿到市场上去论斤卖。一个人的道德如何,不但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还要透过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方能得出较为明确的结论。
而将师德变成一些条条框框的规定,师德考核也就随之成为某些规定的考核,而不是道德的考核了。比如一个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不去体罚学生,但是在课下,他就可以不喜欢学生乃至厌恶和疏远学生。教育,不可能只限于课堂上的教育,它还包括课堂之外的教育;为人师表,不仅仅只限于课堂之上,它更生长于课堂之外。当师徳的考核变成一些生硬的规定时,“师德”反而会有可能被扼杀在这些规定之中。
并且,师德的考核不是由学生来评定,而是由校长所领导的考核小组来决定,这实在让人感到有些不解!老师和谁整日里打交道最多?和校长还是和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老师一年里见不了校长几次面,有些校长也会喊不出某位老师的姓名。如此的隔阂和陌生,还怎样做到相互监督和考察?其所谓的考核,又将如何完成呢?看来,“师德”也变成了某些指标性的东西,最终需要领导来拍板了。而由领导最终拍板的考核,要么只能沦为一种过场,要么就只能盛开不公平之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