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观点:中国需要成千上万个教育家(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6日 11:01   东方网-文汇报
教育部李卫红副部长在论坛上发言。
教育部李卫红副部长在论坛上发言。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及教育改革的深入,为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培养造就社会需要的大批合格人才,教育家办学问题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2006年以来,温家宝总理先后四次发表关于教育家和教育家办学的讲话。“我们迫切需要成千上万个‘教育家’”,已成为我们时代的诉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已经涌现了一大批具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在推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的带头人。为让更多的校长能够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成果,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成立20周年之际,以“走向教育家”为主题的中学校长论坛近日举办。与会的教育界领导和来自各地的著名中学校长就教育家办学问题纷纷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教育家是领导者、管理者、教育者

  怎样的人才能称为教育家?教育部李卫红副部长强调:他们应当“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为己任的育人导师;是熟悉教育规律,潜心研究教育,致力和弘扬教育精神的业内专家;是熟悉管理知识,富有学校管理能力、经验,善于驾驭学校全局的管理精英”;“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能力突出,潜心办学的优秀人才,是集领导者、管理者、教育者三种角色为一体的专业人士”。

  “板凳坐得十年冷,办学要看十年后”,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掷地有声的话语极大地震动了其他校长的心灵。在社会上不少人都以升学率为评价学校办学质量唯一指标的情况下,他以生命的“回归”,教育的“使命”,理性的“批判”,师生的“内驱”,文化的“超越”为诉求,回应了时代对学校、对教育的本质诉求。

  认识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东北师大附中李桢校长则以“教育使命的归宿或原点在哪里?”这个问题为引,探讨了“教育使命的自觉”。她认为当今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应该持有教育的本体与社会双重融合的发展视角,应该具有自觉认识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把它们内化为实践行为的指南,外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策略。

  “学校育人,德育为先”,华东师大二附中的何晓文校长在题为“德育引领创新”的报告中介绍了学校在德育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新举措。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二附中将德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相结合,以德育引领创新,在学校里营造创新的精神氛围、探索了“六个百分百”的创新教育模式、将德育渗透进各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这些做法不仅加强了学生实际的创新能力,更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素养,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素质人才应具有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

  来自郑州外国语学校的毛杰校长则将自己学校的育人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高素质人才”。她认为在国际化的背景下,校长必须肩负起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培养适应未来世界、未来社会的人才的责任。她充分利用“外国语学校”的优势开展系列校内外活动课程,在注重强化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也强调了学生对多元文化背景的认识与理解,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全球意识和宽容心态,很好地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优势整合。

  杭州长河高级中学陈立群校长作了题为“以生为本,乃道德底线”的发言。陈校长指出道德底线弃守与道德教育失效的原因是因为当下整个社会过于重物质而轻精神,教育的追求与现实的取向产生了冲突,教育相当程度上出现了急功近利、重物轻人的倾向,以生为本异化为了以政为本、以校为本、以师为本。他呼唤教育要回归原点,守住底线,呼唤教育者在思考教育问题的时候,在对自己的意识进行规范的时候,必须守住“以生为本”的底线。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认为,如果说10年前,素质教育在我国确实还是举步维艰的话,今天,我们的中小学已经有了一批实施素质教育的领军者。一个教育家辈出的时代已经到来!

  本报通讯员  宗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教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