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大学学生讲述课桌变奏曲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7日 16:35   《北京考试报》

  六十年前,我的爷爷奶奶还是意气风发的少年。他们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大学生。他们曾在战火硝烟的余温中,苦苦寻求一张安静的课桌;也曾挎起钢枪、横渡鸭绿江。他们的童年被日本军国主义挑在刺刀尖上,他们的中学时代充斥着内战的剑拔弩张。那时偌大的中国放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

  直到上大学,他们才感受到什么叫安稳的生活和学习。虽然校舍是简陋的平房,食堂甚至没有足够的板凳让学生坐着吃饭;虽然除了学习,校园生活单调枯燥,但是他们的课桌再也不会受到炮火的威胁,他们要为建设祖国垒起第一批砖瓦。

  当京城在破碎瓦砾上开始拔起一幢幢高楼的时候,父亲母亲成了文化大革命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他们曾经手捧红宝书,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闹革命。他们曾经上山下乡,有人破冰北大荒,有人扎根大西北。走了万里路,却没有万卷书相随。他们被迫离开心爱的课桌。

  直到恢复高考,高等教育才回到了青年们追求理想的蓝图上。虽然十年浩劫让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再添新伤,但是改革开放的曙光带给他们希望,他们就是让中国腾飞的一代天之骄子。

  当新的世纪、新的千年开启,我们这一代——“传说中的80后”也相继迈进大学的校门。我们是国家第一批独生子女的代表,伴着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一路凯歌而成长。在我们的小学,大门内是整洁的操场,大门外是美味的快餐店;在我们的中学,校园内有高级的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校园外有香甜的冰淇淋。我们的课桌也变得富有了科技含量。

  曾几何时,四中六边形的教室把我心目中方方正正的教育定式改变。每一位四中学子都不会忘记这里的第一堂课,那个锈迹斑斑却依然清脆响亮的老校铃第一次在校长的手中摇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一去不返。学习虽是学生的本分,“学会做人”才是成长的核心。每一位四中学子都不会忘记这里的最后一堂课,老校铃威严而警醒的叮咛最后一次在毕业生耳畔飘荡。走出校门的我们把“责任”二字时刻铭记:要想实现个人价值,承担社会责任才是前提。

  曾几何时,北大教学楼里明亮的落地玻璃窗提醒我,教室外面有更广阔的天地。玻璃窗里,我们好似温室里的花朵,要用书本来浇灌;玻璃窗外,社团活动中的新生力量不畏风雨,斗志昂扬。学年末的炎夏,社会实践旗帜飘扬。如果说大学生是象牙塔里的奇葩,我们要摘下光环去沼泽地里探访野菊花。如果说现在的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也要拷问自己脚踏实地的根基在哪里。从沿海城市的工厂到西部腹地的农村,我们满腹书卷气,胸中怀四方。我们的课桌也在不断地伸展、延长。

  无论是斑驳的木桌,还是容纳几百人阶梯教室的连排课桌,坐在课桌后面的青年没有变。曾经的他们、现在的我们,都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都在课桌变奏曲中渐渐长大。

  (北京考试报专供)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