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安博教育集团、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联合举办的“2009首届安博教育高端论坛”11月7日-8日在江苏安博(昆山)服务外包产业园隆重举行。本届论坛有来自国内外数十位教育、经济、科技领域的高端人士到会演讲,国内近500所重点中学的校长和高校负责人参会。以下实录为第一分论坛:对多元化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性研究—“鱼和熊掌能否兼得”嘉宾发言实录:
发言嘉宾: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校长王占宝
谢谢主持人和各位嘉宾,我感觉到我们思考教育问题的时候尽量避开一种思维方式,教育究竟是科学的还是艺术的,什么是鱼什么是熊掌,因此我们的教育要提供更多的选择性,可能我工作的学校有一些特殊性,所以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构建培养拔尖人才的高中育人模式,是本校的课程,在中共十六大报告里面第一次把我们人才质量分为三个层次,这个是有历史意义的,这个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第一次对人才质量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表述,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我们这个学校,我工作的这个学校建校1902年,校风纯朴,这个学校培育了50位两位院士,中国最年轻院士邓中汉院士,这个学校校歌里面第一句话就是社会中坚学校载多重,我们希望赋予南京师大的老师和学生两个特点,第一个是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第二个是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创造的实践精神,我们学校大门楼上就是责任创造4个字,我们学校办学定位就是学术性高中,为拔尖创新人才打基础,是一个精英的学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传统的理解,是搞一些发明,搞一些活动吗,不是,我们认为作为一个学校就是要创造一个气侯,鲁迅先生曾经说在中国要做天才,要用天才出现的土壤难上加难,我们要关注我们的国家现在有没有出现这样人才的土壤气侯环境。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它的座位是有限的,一个学校能做什么呢,我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追求,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常者不平常。所以南京师大附中,构建培养拔尖人才的高中育人模式,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常者不平常。
因此,我们回到刚开始的这个问题,就是本校的课程,我们的理解是,学校的课程就是学校所有教育的综合,学校的课程是为学校培养目标服务的,它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有两个方面,第一它必须有文化的创造性实施国家机制,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师附中它的课程改革是什么样的,我们用创造性的方法实施,同时学校要开发开设学校的选修课程,学校的环境课程和社会学习的课程。因此我们建立了第一课程超市,第二个是课程群,第三个性化的课程,课程超市是面向所有的超市,课程群是面前某一类学生,个性化课程是为某一学生个体。在我们的课程里面,它是以学科思想和项目研究作为任何一个课程的内核,是所有课都必须要重视的,在它的外围有国家选修社会学校活动,每一个南京师大附中的学生都有一个独特的课表,比如说这个学生的课表是这样的,可能在学校选修和学校活动中比例高一点,在其他方面可能占的比例小一点。对于创造性的校文化实施,我们第一个采用的是在必修课当中,在常态化教育中,把课外拓展到科内,在必修课程实施常态化,研究性学习和教育理念整合起来开放式教育模式,要求教师以领会学科思想,提高学科思维能力为核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我们学校形成单元化式的主题式的,开发出了适合必修课的教学载体。
因此,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并没有用改变这样一个概念。通过这个方式优化了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如果说教育不能在课堂里有效实现它的目标,这个改革不能成功,我们把创新放在课堂之外,我们搞一些活动实现我们的目标,这是我们的理想,现在在必修课当中,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落实到课堂。同时,这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的策略,也是通过这个推进学校课程开发和课程管理,同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当我们要一个英语学科,请他们提出英语学科思维的时候,老师们很困惑,说英语学科这样的学科它也有思维方法,但是作为一个学科没有思想是不可能的,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在传统教学当中,我们老师很少考虑到学科思想和它的思维方法的。
我们第二个策略在必修课当中进行必修课分层次分项目教学,在课程改革以后我们在数学物理化学分层次,在体育等方面分项目,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之间,学生的话语权并没有真正得到体现,昨天的校友,我们的部长说的这个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在当今中国教育改革的情况下,我们强调教育是一种科学,因为新的一轮教育改革以后,脱离了实际脱离了实际规律,国外哪一个国家的教育不研究学业的发展,但是在我们国家等于是低层次的,等于不重视学生身心发展,如果一个学生没有高深的基础,它的人生体验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他不可能实现将来未来全球化的时代里面他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我们学校研究了主动学习深度学习和超越学习。
同时,我们的选修课程进行开发,就是学校在国家课程之外开发和开设学校课程,学校一共开设了300门的校本学习课程。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学校这么多开发,资源哪里来,困难吗,是有困难,但是有作为,我们要求每一个老师上一门选修课,或指导一个社团。第二个是社会资源,我们大学研究院所校友家长都是我们的课程资源,我们的钱理群教授,鲁迅作品选读,袁隆平开设的超级杂交水稻的现状和展望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学校的课程资源。第三个是网络资源,以网络做教师,以网络做教材,学校开设了网络课程,同时我们用南大共享了他们的网上课程。
第四个是国家资源,我们学校在选修课程二里面,还开设了国家选修课程一,因为国家选修课程一不可能全部开设,我们在选修二里面开设,现在在可行的72个模块里面在已经开了68个模块,国家选修一里面所有模块系里面在我们学校开设了59.7%,怎么样样全球化里面以世界为教材,我们开设了这么多的世界课程吸引到附中来。
第三个我汇报一下这么多课程开设以后怎么保证学生选择能以实现呢,有些调整的机制,有选修课,班级管理的机制。下面我再汇报一下,南师附中达到了129个学分,这是附中所有的学生必须有120个学分,我讲的是必修里面,有57个学生占了44.1%,可以达到自主选择,在实验班有79个学生,62.2%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每周有一个社团活动。下面我再介绍一下学校选修课程的开设和场地问题。这个问题就不用多说了,这么多课程学校的场地怎么保证的呢,学校有课程的实施和管理,主要是课程超市与学生社团可以跨年级选择的,同时还有对评价进行创新的,在附中的毕业分里面,根据国家标准是144个学分,优秀是145—169学分,卓越级别的达到169分。同时,课程资源不仅仅是建设和管理,还是一个共享的。这是全国思想政治优质课的评选在我们学校,这是中日韩在我们学校进行的课程交流,这是全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合作题的交流课程,学校同时有国外友好学校,在课程网络做了一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