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 挑战教育的智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9日 02:06   新浪教育

  由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安博教育集团、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联合举办的“2009首届安博教育高端论坛”11月7日-8日在江苏安博(昆山)服务外包产业园隆重举行。本届论坛有来自国内外数十位教育、经济、科技领域的高端人士到会演讲,国内近500所重点中学的校长和高校负责人参会。以下实录为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主席陶西平论坛发言。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挑战教育的智慧
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主席陶西平

  今天想就“挑战教育的智慧——面对高中教育的困惑”谈一点想法。前几天有一个朋友给我发一短信说起中国的俗话,中国的俗话是老一辈人从现实生活当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往往成为了我们后来人做判断、选择的依据。他的短信内容是说:这些俗话哪些对、哪些不对。比如说兔子不吃窝边草、近水楼台先得月;宰相肚里能撑船、有丑不报非君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然后沉默是金哪个对,这些经验都是在特定条件下的证明,如果作为普遍的指导我们所有准则的行为就会出现一定的偏离性,我觉得我们的教育和改革发展正面临着一个偏离性的考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高中的在校生只有31.8万人,到2008年的时候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已经是2476.3万。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达到了74%,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在上世纪的90年代后期当时国家教委行政部门提出来要建立一定数量的示范性高中,主要是为了带动整个高中教育的发展。后来实际落实的时候一部分省、市推进了示范性高中的建设。这个举措对我们国家高中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为它推进了各地关注高中的建设,并且建设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办学条件比较好的高中学校。也促进了一部分初中和高中的剥离,初中和高中的剥离也加快了一个独立义务教育体系的形成。当然,这其中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高中希望能够自己保有一点好的生源,所以剥离出来了以后有一部分又回去了。

  但是,这种示范高中的提出和各地的推进很快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示范性高中到底好不好。实际上这个问题不是示范高中示范什么问题,主要是反映了普通高中到底怎么办的问题,反映了对于高中发展道路的思考,或者瓶颈。反映了在高中建设过程当中的建设,我觉得示范高中、示范什么的问题实际上是让我们回答示范高中的培养目标到底是什么,高中的价值取向到底是什么,高中的功能定位是什么,高中的办学模式是怎么样的、高中的发展方式是怎么样的。这里面有一些关系给我们高中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些困惑,也正是这样的挑战在促进着我们一些高中在进行改革和创新、探索。

  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好像在比赛穿越一块玉米地掰玉米,一个是穿越,一个是掰玉米叶子,看谁掰得多,还有一个是掰玉米的时候看谁的伤口少。我觉得我们普通高中的发展实际上也需要以这样一种整理优化的思想来综合、考虑好如何更好地把握住这两个关系。

  首先是大众性与竞争性的关系。我们国家提出要建立一个人力资源的强国就需要形成这样一种人力资源的结构。应该有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力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还有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样说明我们教育所要面临的基础是要为这样一个结构的形成来奠定基础的。

  我们劳动力的素质总体上来说还是偏低的,同时高级人才还是非常匮乏的,汽车维修人员每年需求30万,护理人员每年需求15万,软件蓝领40万,而农村有4.8亿劳动力,真正受到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10%,很多人没有受到专业的培训。所以说明我们整个劳动者素质是比较低的。

  第二,我们国家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也与建立创新型的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的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大概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而总体来看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不到40%,研发投入占GDP不到2%。英国“经济学家”信息部2009年4月28日公布2004到2008年全球82个经济体的创新绩效排名来看,中国从两年前公布的排名第59位上升到了54位,说明我们还没有进入到创新型国家的前列。

  大师级的拔尖人才我们也培养很少。诺贝尔奖开评至今108年中,六大奖项共有569人获奖,目前还没有中国大陆本土培养出的获奖者。近8位美籍华人分别在物理、化学获得诺贝尔奖。虽然没有中国人获奖,胡培兆教授说:说明中国人缺少的不是智慧,而是发挥智慧的催化剂。

  高中教育要为形成人力资源强国的结构服务,就要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摇篮,当然它只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但是作为基础教育一部分的高中阶段,它实际上已经不完全等同于小学和初中的阶段了。所以大众性与精英性的结合挑战教育的结合。比如说北京制定了一个“翱翔计划”,他从前年开始,去年、今年继续发展,主要是为在青少年当中培养拔尖的创新人才。2007年8月北京市成立了北京创新学院,启动了翱翔计划。从高中阶段入手探索培育现代化发展急需的创新型人才。来自全市68所高中的132名高一学生,在一年的时间里参与科学的研究。翱翔计划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导,并不急于要求学生取得什么研究成果,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室特有的氛围熏陶来形成他们持久的科研兴趣。所确定的目标是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过程来感受科学研究,来理解科学研究过程和科学家的素养,然后对科学研究和成为科学家感兴趣,最后做到投身于科学研究当中,为人类的科学发展做出贡献,想让他们经历这样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既有导师的辅导,更多是在高端实验室里给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去参与。

  再比如说北京二中做的探索,这个学生是李汉歌,在去年开学典礼的时候得到这个礼物给他一个200平方米的实验室,是以学生名字命名的实验室,为他的科学实践创造条件,主要是因为他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到科技馆学习研究蜘蛛,对蜘蛛进行观测,5年时间里他写了很多篇关于蜘蛛的论文,这些论文有些还获得了科学创新奖。所以北京二中根据他的情况来为他提供了一个实验室,现在这个实验室还有一个小组来共同继续进行这样的实验。最近他们又刚刚用一个搞天文研究的学生名字来命名,也组成了一个学生的实验室。还有深圳的东湖中学也有一个以学生名字命名的实验室,他研究的是无辐射的台灯,他管这个灯叫聪明灯,说只有聪明的人从懂得怎么样保护自己,所以叫聪明灯,他做了很多研究,设计了很多不同样式的台灯,而且取得了很多专利,这个孩子还是一个聋儿,听不见声音的孩子,但是学校为他提供了一个实验室来做研究,他也做了很多方面的探索。

  第二个主要是考虑素质性与应试性的问题。我觉得高中的价值取向存在这样素质性和应试性的矛盾。应试实际上是一个中心概念,从客观上来讲有考试就有应试,考试是一种评价的手段,是一种价值取向,考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使教师和学生按照要求去应试,如果以知识为主那教学就变成了知识的传授,如果以其他的价值取向为主那教学又变成了另一样,所以对价值走向进行制约。当然,我们考试本身存在着不少的毛病,所以考试必须进行改革,不能束缚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2005年某省有6位英语外教做英文高考题,满分是150分,这6位外教平均是71分。我觉得这是应试的问题,应试在中国确实一个严峻的概念,因为它代表了价值取向。素质也是一个中性概念,因为素质首先是一个事实,它包括人所具有的个性、体制等等。在中国,素质教育是一个褒义的概念,直接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现在高中的课程改革实际上是为了从教学体制上来推进素质教育,有针对性强化学生的心灵体制,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素质教育还是有指向性和针对性的。高中的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同时,高中又是高等教育的预备教育,现行的高等学校的选拔制度是以考试为主要测量手段,因此、高中的教学要帮助学生应试。所以,我们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过程当中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这还是摆在高中教育面前的难题。因此我觉得这种素质性和应试性都放在高中身上。很多学校都进行了很多探索,北京四中提出了一个“大气成就大器”的教育理念。他提出来要以极其大气的胸怀进行着思考和实践。不是每天都要算今年的升学率是不是提高一点,不是这样一种小气的教育,以教育思想为大气,以教育胸襟的开阔来成就一种大器,他们1百年的经验说明了只有大气的教育才能培养大器的人才。所以强调老师的大气就是老师要以行为培养行为,以理想树立理想,以境界提升境界,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样体现一种高境界的教育,我觉得是值得借鉴的。

  再一个是在基础功能上高中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所以进一步打好学生全面的素质基础是高中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但是,高中已经是专业选择的一个准备阶段,学生的爱好、特长等等一些个性在高中阶段同样应该得到充分的发展。高中教育有跟义务教育不同的特点,就是教育的基础性应该跟选向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关注学生打好素质基础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判断发展。所以挑战着我们教育的智慧。

  有一些地区开始进行了一些尝试,比如说北京市宣武区开始启动了一个跨校选科工程,是今年刚刚启动的,实际上去年就开始做一年了。普通学校的学生可以走进示范学校的课堂来听老师讲课。北京的北师大附中等6所示范校开放了部分课程。首轮参加跨校选修的占了学生总数的20%,一个学校的资源难以满足本校学生在选择性方面的需求,因此来达到资源的共享,我觉得这是一种探索。当然,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进行的体教结合也是很有意义的探索。我们国家优秀运动员基本上从小就开始专门训练,最后培养出了一些拔尖的人才。优秀的运动员能不能学业成绩和其他方面的素质也是很好、很优秀呢,这主要是跟我们学校教育的紧密结合问题。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是一个所示范性的学生,他们培养出很多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同时学生的成绩也非常好,他们在2005年6月代表中国在法国举行的欧洲青少年游泳锦标赛一共32块金牌他们拿了28块。到现在已经有5个人进入了国家队,有9名国家一级运动健将,同时这些学生的学业成绩也是非常好的,他们进行着这样的实验。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问题。在办学模式上普通高中应当有一种共性的办学模式,但是由于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不仅学生在不同方面的才华差异开始渐渐体现,学生能力和水平的差异也体现出来了,顺应这种差异普通高中部应该办成一种类型,应该发展成不同特色的学校。所以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也挑战着我们教育的智慧。我们现在进行着一些探索,比如说北京的地坛中学,就是北京市唯一一所以日语作为第一外语的中学,很多学生直接通过日语的考试,这样来形成对日语爱好者提供了一所很好的学校。大连市第十五中学是辽宁省大连市公办美术特色完全中学。从1997年到现在,这个学校的毕业生229个人被清华大学的美术学院录取,我想这也是一种探索,就是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在一个是规范性和自主性的结合。这是最大的困惑。在全国进行波澜壮阔的改革进行当中,尽管改革的目标、内容、指向都不完全一样,但是都在改革,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逐渐形成了一些对教育问题的共识。比如说最近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的专家归纳出四条来:

  第一条,教育是社会问题,它涉及大量的利益相关者。而再进一步导致的结果就是政府对教育的干预力度加大,甚至有的国家、地区实现了度教育的强干预。比如说法国颁布了基础教育来界定基础教育必须完成的任务。日本现在已经公布了从2010年到2012年开始实施小学和初中新的教学大纲、课程教学,都开始由政府来进行强力的推动,甚至采取了一些制度。学校的存亡、教师的待遇等等来干预。其他的几个方面我不想多讲,这种干预本身对教育的发展、对协调社会对教育的意见和协调教育发展过程当中的矛盾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度如果把握不好的话可能会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又产生其他负面的影响。

  国家应当对普通高中提出一些规范化的要求,但是这种规范化的要求主要是形成良好的教育秩序来保证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不是对学校内部的教育活动进行限制,学校应该有自己的特点,这样才具有活力。特别是是高中阶段的教育,各国实际上都在不断地进行着各种探讨和实验,所以赋予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我想在现在应该是特别必要的。

  我最近看到一个和尚和屠夫的故事。两个人在一起,和尚起来要念经,屠夫起来要杀生,怕起不来,于是约定谁先起来就叫谁,后来两个人死了,让屠夫上天堂,让和尚下地狱,说屠夫让和尚念经,和尚让屠夫起来杀生,所以屠夫做了好事,而和尚做了坏事,所以我们如果不明确目标的话有一天下地狱都不知道原因。

  北京八中就是一所普通高中,从1985年开始进行了少年班的实验。招收30名10岁左右的小学生成为少年班的学习。在他们14岁的时候参加高考,这个班始终是这样的,14岁参加高考,20多年一共为大学输送了290名,平均年龄14岁。第一届少年班32名毕业中的25人在国内外一共取得了的15个博士学位。北京八中第一届少儿班毕业生陈曦于2008年2月19日获得了美国总统青年科技奖。

  最后我想说一个结语。示范性高中应该是大众性与精英性相结合的培养目标示范。进行素质性与应试性相结合的示范,也就是说,我们还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来推动高中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这个事情确实在挑战着我们的智慧。

  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