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1位教授致信教育部长 敦请直面钱学森之问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2日 08:44   《新快报》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

  "在一个真理、是非都按照生理年龄、社会地位、行政职务去定夺、分配的时代,是很难培养出大师级人才的!"--安徽大学芮必峰教授

  日前,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昨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公开信的作者——安徽师范大学的沈正赋教授、安徽大学的芮必峰教授等,他们认为,中国教育培养不了大师,不仅有高等教育的问题,也有基础教育的问题,还有全社会的问题。他们希望通过公开信,让大家都来关注、讨论,从而有助于教育问题的解决。

  同一个模子创造不出大师

  记者:教授们联名给新任教育部长写信的初衷是什么?

  沈正赋(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副主任):几天前,我们满怀悲痛送别了钱学森老人。人们在缅怀和追思中,不时会被钱老提出的一个问题所震撼——“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是沉重的,也是不容回避的。另外,前任教育部长周济免职,大家对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寄予很大期望。我们希望整个社会、中国百姓来反思教育问题,而公开信是比较合适的表达方式。再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在制定,若能集思广益,优化方案,几代人都将受益。

  记者:您认为“钱学森之问”的答案在哪?哪些问题导致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沈正赋:中国教育培养不了大师,不仅有高等教育的问题,也有基础教育的问题,还有全社会的问题。比如应试教育,他扼杀了多少创新型、发散性思维型人才!不考则不学,培养的人才知识面单一、狭隘。第二个是高等教育阶段的问题,大学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第三个问题,是社会对人才的使用不对口,造成人才的浪费。第四,教学评估标准存在问题。评估过程中变成了形式主义、造假,给高校造成负担,完全变样了。第五,目前教师选拔太重视学历学位,一把尺子量到底。其实不同大学应有不同的选拔标准。

  记者:公开信中提及的学术腐败、论文抄袭问题,您怎么看

  沈正赋:学术腐败为何解决不了?这是制度本身的问题,我们总是从道德层面去处理这类事件,但是,应该从法律上去严惩才对!有的高校在发生这种事情时,甚至包庇当事人!必须从法律层面约束学术腐败行为。

  记者:难出大师的核心在于体制有问题?

  芮必峰(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国家教育部新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表面上看是体制问题,但它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一个真理、是非都按照生理年龄、社会地位、行政职务去定夺、分配的时代,是很难培养出大师级人才的!这与我们的文化和制度有关。现在我们表面上是在找教育部去说这个事,实际上这不仅仅教育部门的问题,也是全社会的。我们从小就在“要听话”的教导声中长大,听话的就是好孩子、好学生、好员工,就好比一个模子制作出来后,盖得进去的就是好的,盖不进去的都是不合格的,这不是扼杀人性么?

  记者:您期望公开信能达到何种效果?

  芮必峰:我希望大家都来关注、讨论,这肯定有助于教育问题的解决。但教育问题是根本,也是“引子”,国家还必须加快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和民主化进程。

  公开信摘录

  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们认为,钱老的疑问,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

  ●今天的中国教育同样存在着许许多多让人痛心疾首的问题,例如应试教育、学术腐败、论文抄袭等等,这些问题,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难以突破的瓶颈

  ●中国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绝对离不开一批又一批杰出的知识分子。中国需要建立新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理想,需要形成新的教育发展战略和目标模式,需要推进以体制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

  ——沈正赋 芮必峰 胡荣华 卞利 康建中 谢云章 李正平 徐华 李桂华 杨四平 吴玲(记者:陈红艳)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教育 改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