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教育时评:高校要为毕业生就业搭好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2日 12:26   《北京考试报》

  2009年,政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我们欣喜地看到教育部、人社部、科技部、共青团、工会等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多方联动、齐抓共管,共同谋求毕业生就业之道,甚至连街道、社区也积极地参与进来,为大学生就业出谋划策。笔者认为虽然目前形成了人人关心毕业生就业、各部门均为就业工作出力的大好形势,但是高校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主导地位不能改变。

  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毕业生基数庞大,另一方面则源于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我们经常听到毕业生反应没工作、岗位少,但是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又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选。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亟需架起一座桥梁,使双方能够有效地沟通,达到信息对接。目前,教育、人事部门都通过自己所属的人才市场积极地为人才供需双方牵线搭桥、打通沟通交流渠道,网络招聘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但是在众多即成渠道中,高校举办的校园招聘会作用最为强大,是解决毕业生就业最有效的渠道。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高校最了解自己的毕业生。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牵线搭桥好比媒人说媒,要了解双方的条件和需求。在对毕业生了解程度上,高校的优势是任何一家人才服务机构和招聘网站所不能比拟的。只有高校最了解自己毕业生所学的专业特点,也最能有针对性地为毕业生推荐适合的单位。因此,一些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多数是能在校内招聘会上找到专业对口的招聘信息,在普通的招聘会上经常无从下手。其次,在学校的优势专业领域,高校最了解相关行业的用人单位情况。比如中国林业大学的园林专业,北京邮电大学的通讯专业,北京科技大学的冶金专业都与行业用人大户形成了稳定的用人联系,成为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出路。高校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满足单位的要求,因此推荐人才时更有针对性。

  有人认为让高校在就业中发挥作用是不给毕业生断奶,但是高校从就业工作中也会受益。目前我国高校本科生培养多定位于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也由学术型向专业型转变,绝大多数毕业生要走向企事业单位的一线,因此高校教学也要紧盯社会需求,并做适时调整。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就业联系过程为高校开启了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动向的窗口,从而促进了教学。

  高校在就业中发挥主导作用,并不限于开拓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岗位,更高的境界在于校企合作,使产、学、研、就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人才的培养与需求真正做到无缝对接。

点击查看新浪网教育频道与《北京考试报》共建专栏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