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热议:就业难和扩招真的全无关系吗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2日 11:26   东方早报

  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女士近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指出,不要随便地把“扩招”和“就业难”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这两者的关系好像很直观,但其实很复杂,要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大学生就业难与城乡二元结构有关,“我们国家的城乡二元结构不解决,这个问题将永远存在。但是二元结构的解决,又跟人才很有关系,解决得好,就良性循环,解决得不好,就恶性循环。”(《中国青年报》12月21日)         

  要从系统的角度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笔者是赞成的,近年来,在分析大学生就业困境时,往往都是从局部看问题,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问题。造成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可如果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就不难发现,无论从社会需求的人才数量,还是人才质量看,扩招和就业难并非全无关系。不分析教育发展的问题,把就业难归因于城乡二元结构,也是缺乏系统性考虑的。其实,当今大学生就业难,关键在于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脱节。

  教育的发展,首先要遵循教育本身的规律,即教育的条件,能否给予受教育者有质量保障的教育。其次要分析社会人才需求,即人才培养数量、层次、结构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匹配。

  从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程看,也有“扩招”的过程,但他们比较有效地防止了教育质量下降,与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就是坚持了以上两个标准。一方面,扩招大多由社区学院、职业教育完成;另一方面,对扩招的数量和层次、结构进行充分调查。

  以上述两个基本标准来分析我国的扩招,无疑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一,违背基本教育规律,扩招的速度过快,在过去10年间,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与在校生规模扩大近5倍。根据基本的教育常识,扩大招生培养规模,必须有相应的师资、图书、实验设备和校舍,从我国教育的现状看,校舍和实验设备经过“突击”,已经基本达到要求,而师资则是很多学校的软肋。这种快速的扩招,直接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下降。

  其二,没有对社会需求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不知道社会究竟需要哪一层次,以及多少人才而盲目扩招。据调查,2008届全国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有约35.9%的失业人数集中在少数的10个专业,其中有8个专业同时也是2007届毕业生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而这些专业,恰恰是扩招中最热门的专业。

  事实上,如果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条件,以及从人才需求的真实情况出发,当前能培养的高质量大学生,可能不是每年600多万规模;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可能远没有有关专家预测得那么大——不少专家是以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对大学生的需求,来简单类比我国应该对大学生人才形成的需求,但我国的产业结构其实与发达国家很不相同。那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路,将有两个方向。

  一个方向是调整产业结构,创造对大学生的有效需求,这正如吴副部长所指,要解决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为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舞台。另一个方向则是调整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与节奏,将其与现实的社会需求对应起来。

  最佳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图景,无疑是上述两个方向联动,共同使力;其次的情况是,各自为阵,其中一个方向进行一定的改变,一定程度缓解现今的大学生就业难;最差的局面是,社会指责教育,大学生就业难是教育的问题,而教育指责社会,大学生就业难根源在需求不足,在彼此指责中贻误时机,不做调整与改变,让大学生就业难一年难过一年。

  (作者系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高校扩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