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辣评:让“功利大学”回归“公益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3日 14:49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作者:时言平(北京媒体人)

  谈中国的高等教育,一言以蔽之就是“只见大楼不见大师”。而对于国内高校的种种诟病,岂止是公众在痛心疾首,国家总理温家宝近日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就痛陈其弊:“什么都和钱挂钩?这是个要命的问题。”

  我认为,要解决大学功利化这个“要命的问题”,最好的灵丹妙药就是让高校教育重新回归到公益化的原点。

  高等教育之所以走到今天这样的局面,跟过度的市场化有着莫大的关系,而这种过度的市场化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对教育公益性的淡化甚至漠视。对此有很多的方面可以佐证:

  一是行政和教学纠结不清,校长既要搞行政又要搞课题忙活,既要在学校建设中谋利又要在学术界求名,由此出现武汉理工大学李海婴、辽宁大学副校长陆志荣等贪弊和学术造假也就在所难免。而校长这一“火车头”一旦走偏,教师论文造假、学生论文造假的现象也就风起云涌,一旦学术变成了买卖,那么作为学术阵地的灵魂也就不复存在。

  二是现在的人才培养趋于工厂化、

  流水线式的培养模式,学术交流之风荡然无存。

  三是学科建设存在“逐浪心理”,导致人才结构严重失衡。只要什么学科热门,全国的高校马上跟风,无论条件成不成熟都要上马,其背后恰恰就是功利心在作怪,因为高校培养的目标不再是社会人才而是教育产品。

  高校发展不能拒绝市场化,但是作为一项公共事业,其主要性质还是公益。能够用市场化的手段来改善校园环境、改善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果市场化变成了一种纯功利的东西甚至染指学术和教学,当学术变成了买卖、教学变成了生意、校长只关心政绩,那么高校就已不再是人才的摇篮、学术的净土。

  要改变这种功利的局面,唯有将高校教育发展理念回归到公益的轨道上来。而要让高校这一公共事业重新回归到公益的原点,行政和学术分离很重要,其次是重塑学术精神浓厚学术氛围,而最终要实现的则是要让教育产品重新回归到社会人才的培养理念上来。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