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沪学者把脉中国教改纲要 吁重视儒学理念(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3日 09:53   中国新闻网
国务院召开公开记者会
国务院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召开公开记者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新闻发布会2月28日上午10时在北京举行。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之鑫、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出席发布会,介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工作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中新社发 赵振清 摄

  正在公示中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草案,汇集了诸多教育领域热点话题。2日,众多教育界专家汇集复旦大学对《纲要》草案热点话题各抒己见。

  重视萃取儒家思想

  草案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的提法非常引人瞩目。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吴晓明表示,这意味着,目前今后中国教育界将更多立足中国国情,统筹考虑教育改革发展。这位多年从事高校教育人士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流高校建设始终借鉴西方模式,而这样的教育体系在中国当前国情下能否充分发挥效率、显示公平,恰为人们忽视。

  吴晓明说,新的草案还把责任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对此,他认为,重视生存生活、学思结合正符合儒家传统教育理念。

  吸纳民间资本办学

  在经济学教授陈钊看来,高等教育和企业竞争可殊途同归。开放民间资本及海外合作办学,增强竞争将对高校改革产生积极影响。

  陈钊认为,放入民间资本,实行学校增量,兴办有竞争力的民办大学,将推动大学自身的改革。陈钊提出,民间资金和国外资金的介入,或可缓解精英留学导致的人才流失。

  学者许平对《纲要》草案中提出加强职业技能教育表示赞同。她说,社会各界对大专和职校的关注程度依旧不够。并认为,这些教育资源恰恰是对学生特长的更好发挥,“专才”亦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元素。

  社会教育不可或缺

  复旦大学刘承功教授形象地把正在制订的2010到2020年中长期教育改革纲要称为“辛亥革命100周年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的教育规划,以形容其意义深远。他指出,《纲要》应更注重前瞻性,对教育目标有更清晰的描绘。

  据了解,一份对中国 “海归”的研究报告曾显示,“环境污染、落后的文化氛围、子女无法接受到良好教育”成为掣肘海外精英回国发展的三大阻力。刘承功认为,缺乏社会责任感、远大理想,功利主义严重在当代学生身上打下的烙印,需要在社会更深层次中寻找病根。

  他表示,必须广泛开展社会教育,以去除痼疾,不能让学校的教育与社会的负面影响相互抵消。(作者 邹瑞玥)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教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