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翻一番不等于大幅扩招(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3日 10:19   中国青年报
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翻一番不等于大幅扩招
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翻一番不等于大幅扩招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设计,到2制图:杨大昕 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这是不是意味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会继续大规模扩招呢?今天,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成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在教育部举行的以高等教育为主题的“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的新闻发布会上,给大家算了一笔账:到2020年前高校招生只需要每年增加1.6%,即平均每年增长50万人,就可以达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的目标。实际上,现在如果一个学生都不扩招,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仍可以增加10个百分点。

  《规划纲要》提出,从现在起到2020年,高等教育总规模将从2900多万人增加到355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4.2%提高到40%,20岁~50岁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会从现在不到10%提高到20%。“应该说,这些目标体现了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达到一个高位平台后稳步增长的趋势。”张力说。

  究其原因,张力解释,18~22周岁年龄的人口分母在未来10年当中下降差不多4000万人,等于说现在零增长也可以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35%。“为什么提出40%这样一个目标呢?”他说:“就是因为我们考虑到各行各业对专门人才的紧迫需求,考虑到学龄青年受教育的迫切愿望。”

  国家改革与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朱之鑫在国新办举办的《规划纲要》的发布会上说,今后主要劳动人口的存量当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这意味着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存量将会达到两亿人。

  这两亿人意味着什么?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教授的解释是,相当于世界上第五个经济体,也就是说第五大人力资源的存量。也意味着我国高端人力资源开发将达到全球范围内前1/3的水平。

  实际上,从1999年扩招以来,整个高等教育规模增长幅度显著:从原来不到700万人的规模,现在已经增加到了2979万人。在2005年前后,中国高等教育的总规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也从原来的不到10%增加到24.2%,进入了国际上公认的大众化阶段。

  高校每年输送的毕业生从原来不到100万人,到现在已经达到了600多万人。张力说,正是因为扩招,才使得数以千万计的适龄青年能够由此获得进修深造的机会,从而改变一生,才使我国在参与国际竞争时能够在人才资源方面显现出比较明显的优势。扩招以后毕业生正在成为各行各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当中的业务骨干,比如“嫦娥一号”工程有上万名科技人员在30岁以下。

  即便如此,张力说,我国扩招以后在世界毛入学率方面的排位也就是上升10位左右,从原来的80位左右上升到70位左右。“当我们国家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时候,别的国家也没有闲着,他们也在增加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很多欧美国家从原来的大众化阶段进入到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了50%。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同世界水平的差距。相应地,如果我们不扩招,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也会受到不小影响。”张力说:“从全局上来看,高等教育2020年事业发展目标是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的需求,特别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

  根据《规划纲要》的要求,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将定位在以全面提高质量为重点,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特别要求高等教育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张力说,2020年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已经不是重点,最大的重点就是我们将进入发展理念战略性转变和全方位注重教育质量的新阶段。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张力说。一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二是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条件不足不稳。以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例,2001年达到7300元,后来一度跌到了5000多元,现在回到7500元左右。财政拨款不充足的状况依然存在,是同期发达国家相近统计口径的1/5,而且不同省之间能相差6倍之多。三是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四是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还没有完全解决,分别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方面。

  “我们的科学发展还是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张力说。(记者 原春琳  制图 杨大昕)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