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正文
择 校
规划纲要:
解决择校问题,要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区(县)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在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
专家解读: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韩进:规划纲要提出从三个方面解决择校问题。首先,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使得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在师资、设备、教材、校舍等方面基本达到一致,但同时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因为均衡不代表两个学校完全一样,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办教育绝对不是流水线。其次,学校的教师在区域内流动,使得学校的教师水平大体上保持一致。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但是总体水平大致相当。最后,很多择校问题是由升学导致的,所以规划纲要将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在区域内所在初中学校。实际上,这三条措施在现有的改革和实践过程中都有不同的地区用不同的方法做了实验,在实践过程中证明是有效的。
中 职
规划纲要:
要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中职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推进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技能标准相衔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大对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
专家解读: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教研究中心主任邢晖:虽然中职教育一直是近几年的宣传热点,但对大多数考生和家长而言,中职校仍缺乏吸引力。从2007年9月起,北京市开始实施的学生资助新体系加大了对中职生的资助力度,覆盖到全市百分之百的中职在校生。从去年秋季开始,所有涉农专业开始实行免费。
让中职校逐步实行免费这一办法,应该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待。中职教育免费不仅仅是单纯拉动职业教育发展,而更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质,尤其是农民素质,这是与“三农”政策、“新农村”建设等国家大的方针政策联系在一起的。让更多农村的贫困孩子有机会上职校学习一技之长,能变“输血”为“造血”。因此,要跳出职业教育的框架来思考中职教育免费这件事。当然,这一做法也能客观上使中职校在体制、办学模式上有所改变、有所创新,对职校来说,无异于一种冲击和挑战。
招 优
规划纲要: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
专家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教育学部课程教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梁威:优质普高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作为在初中校建设工程中的一项举措,在北京已经做了几年的试验。近几年北京地区中考招优时,每年都有部分优秀高中在一些初中招生。这种做法得到了社会认可,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使薄弱的初中校有了过渡、发展的机会。这种做法也极大缓解了家长的压力。以往在小升初时,由于是电脑派位,为了让孩子有机会上好高中,家长都想尽办法让他们去其他区县上学。这种跨区招生,也为更多学生提供了机会,使在薄弱校上学的学生学习起来有奔头儿、有方向。随着这次规划纲要的提出和落实,招优比例应有所加大,但随着初中校的完善和提升,今后这种做法也会有新的发展。
所谓“招优”就是示范高中将部分招生计划分配到薄弱初中校招收优秀应届毕业生的试验,北京市2006年起开始该项试验,每年本市示范高中会安排5%至10%的招生名额用于“招优”。2008年起,东城、西城、海淀、朝阳、昌平、顺义等区县的示范高中被允许跨区“招优”,“招优”指标惠及远郊区县。
高 校
规划纲要:
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优化区域布局结构,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支持,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新增招生计划向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地区倾斜,扩大东部高校在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鼓励东部地区高等教育率先发展,加大东部地区高校对西部地区高校对口支援力度。
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专家解读:
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处长黄侃:现阶段,一些高校确实存在同质化倾向,缺乏办学特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专门将这一问题提出,并给出解决办法,这是一件好事。目前,一些高校的专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结合得不紧密。我认为,各校应把自身的发展置于区域经济发展之中。不同高校所承担的责任不同,应进行分层分类、合理定位,办出自身特色。高等学校要结合自身特点强调对国家与地方的贡献力。例如,部属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应该着重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一些市属院校则重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纲要中提出要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支持,也是十分必要的。北京在质量工程建设中就专门有用于专业建设的专项资金,以促进专业建设更加合理。
目前,中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与东部地区确实存在差距,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支持,新增招生计划向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地区倾斜,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做法,也必然会优化区域布局结构,带动西部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