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家
中国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与发展,现在已经到了以“天”为单位来进行衡量、评价的时候,为什么在教育问题上,要以“十年”这个如此长远的规划,来消磨掉人们对教育公正与公平的期盼和等待?
两会召开前夕,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这样一条信息,今年有望启动“制订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的调研工作,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表示,到2020年,具体办法应该会出来。(3月2日《新京报》)
多年来千呼万唤的外地考生就地参加高考的呼声,总算得到了教育部的正式回应,尽管教育部的表态中多是“有望”、“应该”等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措辞,但铁板一块捆绑于户籍身上的高考制度,算是有了松动的迹象。可是,作为一名外地学生的家长,面对此信息,笔者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笔者的孩子目前上四年级,参加高考是8年后的事情,按照教育部公布的《办法》的时间进程来看,仍然赶不上趟,况且那些眼下正在上初中、高中的学生,等到《办法》出台,他们的命运早已被这不公的升学考试制度所改变。
从2010到2020,这十年的时间对于家有考生的外地家长来说,漫长得令人心急如焚。十年时间,对于哪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都足以令他们感到时光流逝的无情,尤其对于快速成长中的少年儿童,错过了这10年应当属于他们的正当权利,是永远无法挽回的损失。中国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与发展,现在已经到了以“天”为单位来进行衡量、评价的时候,为什么在教育问题上,要以“十年”这个如此长远的规划,来消磨掉人们对教育公正与公平的期盼和等待?
我们可以等待诸多计划经济时代就存在的制度弊病慢慢被诊治,但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公平地参加高考不能等,他们等不了十年,甚至等不了五年、三年,2020年只是一个底线,也就是说,到了那一年,所有的城市不管大小,都必须让外地考生就地高考;但2020年的目标,并不是说,非要等到2020年才做这件事,有条件的地方应该顺应民意,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与使命感,来推动外地考生当地参加高考调研以及落实工作的进展,如,那怕先采取权宜之策,允许外地孩子就地读高中,就地参加高考,参与户籍地的高招录取,而不占用本地高招录取名额,然而循序渐进,推动考生“同权”,也比十年之间一步不迈,让考生无助地遥望2020好得多。
外地考生就地高考,早一天实施,就会早一天有数十万、几百万的孩子受益。别再让家长和孩子绝望地等待2020年了。
□一寒(媒体人)